《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零四《道德经·第六十五章》(3)

2024-10-23 15:42:38

6】对“玄德”的说明。“玄德”这两个字在《道德经》中一共出现过四次,分别是第十章一次、第五十一章一次,和本章的两次。(1)在第十章中的表述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2)第五十一章中的原文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3)本章的原文是:“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4)显然,前面所讲的“玄德”和本章所说的“玄德”不是一个概念,本章仅仅是用“玄”对“德”进行的修饰。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德”的时候,使用过三个修饰词,即:玄德、孔德、常德。简单来说:玄德就是玄妙神妙的“德”;孔德就是大的“德”;常德就是恒久不变的“德”。在本章所说的“玄德”,指的是懂得了大是大非、明白了“智和不智”的差别,就达到了一种“玄而神妙”的境界、并具备了“玄德”之德。【7】另外特别要说明的一点是,后世一直把老子看作是“愚民政策”推行的鼻祖,离不开本章的“将以愚之”这句话。其实,本章明明白白写着“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也就是说,老子很清楚的说明了,鼓吹“将以愚之”的是古代善于为道者而不是老子本人。【8】总之,本章主要讲了两个问题:第一,老百姓之所以难以管理,是因为他们对是非的判断比较缺乏。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不如让百姓大众知道的少一些淳朴一些,统治者只管发号施令就行了。第二,统治者的管理必须是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而绝不能偷奸耍滑愚弄百姓。本章所讲的以上这两条仍然是对统治者提出的告诫。只要统治者对百姓大众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并且是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利为国家办事,那就是国家的幸事。【9】《道德经》第六十五章的经典名句是:“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2024.10.23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