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零零《道德经·第六十四章》(3)
2024-10-22 16:07:40
【5】关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三段话列举了三个例子,一个是自然界的树木、一个是人类的工程、一个是人类本身。说明的都是一个道理,即万事万物都是要从萌芽生成、从微小做起、一步步积累。这一段的观点在前一章中已经有所表述,即“为大于其细”。【6】关于“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这句话讲的是普通人和圣人的区别。在《道德经》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是“无为”。“无为”就是“无心而为”。也就是说“无为”的意思是“不刻意”的去做某一件事情。那么,“为”就是“刻意”的去做某一件事情。所以,“为者败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普通人刻意去做一件事情因为不是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去做,结果反而会失败。接下来“执者失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一般人由于过分的不择手段的想要占有某种东西,结果反而会失去曾经的拥有。而圣人就不是这样,圣人追求的是自然之道而不是个人的私欲,所以他们就不会失败。另外,圣人没有占有的欲望和由此而带来的所作所为,因此也就谈不上失落或不失落。这段话主要讲的是普通人和圣人的区别。【7】关于“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这段话又是在解释普通人和圣人行事风格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普通人做事之所以到不了最后就失败了,原因就是不能始终如一。老子指出,如果一直到最后都是像一开始那样认真谨慎,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请。而圣人就不一样了。因为圣人没有欲望想法、没有物质渴求、懂得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所以,圣人是不会失败的。而且,圣人还会矫正普通人的很多错误的想法和做法。2024.10.22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零零《道德经·第六十四章》(3)
【5】关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三段话列举了三个例子,一个是自然界的树木、一个是人类的工程、一个是人类本身。说明的都是一个道理,即万事万物都是要从萌芽生成、从微小做起、一步步积累。这一段的观点在前一章中已经有所表述,即“为大于其细”。【6】关于“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这句话讲的是普通人和圣人的区别。在《道德经》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是“无为”。“无为”就是“无心而为”。也就是说“无为”的意思是“不刻意”的去做某一件事情。那么,“为”就是“刻意”的去做某一件事情。所以,“为者败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普通人刻意去做一件事情因为不是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去做,结果反而会失败。接下来“执者失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一般人由于过分的不择手段的想要占有某种东西,结果反而会失去曾经的拥有。而圣人就不是这样,圣人追求的是自然之道而不是个人的私欲,所以他们就不会失败。另外,圣人没有占有的欲望和由此而带来的所作所为,因此也就谈不上失落或不失落。这段话主要讲的是普通人和圣人的区别。【7】关于“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这段话又是在解释普通人和圣人行事风格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普通人做事之所以到不了最后就失败了,原因就是不能始终如一。老子指出,如果一直到最后都是像一开始那样认真谨慎,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请。而圣人就不一样了。因为圣人没有欲望想法、没有物质渴求、懂得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所以,圣人是不会失败的。而且,圣人还会矫正普通人的很多错误的想法和做法。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