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九一《道德经·第六十二章》(1)

2024-10-19 15:52:18

1】原文:“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2这一段话的意思是:(1)“道”是万物的主宰者。它既是善人的法宝,又能对不善之人能起到保护作用。(2)说话的时候经常用赞美的语言那肯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举手投足的时候行为落落大方举止彬彬有礼也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而面对那些不善之人,“道”又怎么会轻易把他们舍弃掉呢?(3)在天子即位和大臣们就职的时候,与其举行奉上拱璧和贡献驷马的隆重仪式,到不如让他们都安坐在那里接听“道”的传授。(4)古代为什么会如此重视“道”呢?不就是因为“道”既可以解决人们的所求还可以免除人们的罪过吗?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道”才为天下人所尊崇。【3】本章再一次强调了“道”的重要作用。老子通常把一个国家的人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划分。第一个角度把人分成两种,一种是统治者一种是被统治者。第二个角度把人分成两类,一类是善人一类是不善之人。《道德经》绝大部分篇幅是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极其他们之间关系的讨论,只有很少的篇章是对善人与不善之人极其他们之间关系的讨论。本章讨论的则是“善人与不善人”的问题。其实,关于善人与不善之人的关系问题在《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中已经讲过。当时的原文是:“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是善人的镜子。本章所要展开讨论的,则是“道”对善人和不善之人的重要作用。本章第一段的结论是:善人如果遵循大道去行事便可以达到锦上添花如虎添翼的效果。不善之人如果遵循大道去行事则可以得到改恶从善改邪归正的结果。所以老子说:“道”是善人的宝贝,是不善之人的矫正器。即:“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2024.10.19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