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八一《道德经·第五十八章》(3)

2024-10-14 10:48:15

5】本章的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又是描写圣人的。即“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认为,一般人不懂得“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的道理,但圣人是明白的。因为老子笔下的“圣人”是已经“悟道”的统治者。正因为圣人们明白了这些道理,所以他们的作为就和普通人不一样。具体来说就是:圣人的作为是“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这句话简单的意思是:圣人正直但不伤害别人、圣人犀利但不刺伤别人、圣人耿直但不刺激别人、圣人光亮但不灼伤别人。老子这段话和第五十六章对圣人的描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6】总之,老子在本章首先讲了“政”与“民”的关系,接着讲了“福”与“祸”的关系,随后又说明了普通人很难理解“福祸相倚”的问题,最后,老子明确指出,正是因为圣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虽然“方、廉、直、光”,但是他们“不割、不刿、不肆、不耀”。说到底,老子还是想再一次并进一步说明:作为“政”来说,不要太过精致苛刻、而应该含蓄模糊一点;作为圣人也是如此:不要显山露水、不要居功自傲、不要张扬自负;而应该为人低调、应该自知之明、应该和光同尘。【7】《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的经典名句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024.10.13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