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八零《道德经·第五十八章》(2)
2024-10-13 15:08:02
【3】本章是《道德经》中讲解老子辩证法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篇章之一。本章开篇即讲了“政”与“民”的对应关系。“政”就是政府、政权、政策、政令。“民”就是人民、老百姓、普通大众。老子这里寥寥数语就把“政和民”的关系讲的清清楚楚。即:政如果含蓄模糊一点,民就会感觉到自在而简单;政如果太过精致苛刻,民就会感觉到拘谨而处处设防变得滑头狡黠。老子的意思简单明了直截了当:政策宽松老百姓就会简单朴实;政策苛刻老百姓就会绞尽脑汁对抗回避。即:“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4】在看本章的第二部分,关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这一段出现了“道家”最著名的两句话,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这两句话最能代表老子的哲学思想,即“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否极泰来”、“乐极生悲”。简单来说就是:祸到了极点就是福、福到了极致就是祸。(2)当讲完这两句话之后,老子接着便自问自答道:到最后究竟是祸还是福呢?没有人能回答得了这个问题。因为正的可以变成反的、反的也可以变成正的;善的可以变成恶的、恶的也可以变成善的。它们相互变化的太快了而且还没有什么规律可言。这种来来回回翻来覆去的变化,人们一直以来就没有摸透其中的规律。(3)在这段话里面,“人之迷”应该是老子所讲的核心,即老子认为,这些没有规律的变化是始终困惑人类的一种“道”所表现在外的自然现象。2024.10.13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八零《道德经·第五十八章》(2)
【3】本章是《道德经》中讲解老子辩证法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篇章之一。本章开篇即讲了“政”与“民”的对应关系。“政”就是政府、政权、政策、政令。“民”就是人民、老百姓、普通大众。老子这里寥寥数语就把“政和民”的关系讲的清清楚楚。即:政如果含蓄模糊一点,民就会感觉到自在而简单;政如果太过精致苛刻,民就会感觉到拘谨而处处设防变得滑头狡黠。老子的意思简单明了直截了当:政策宽松老百姓就会简单朴实;政策苛刻老百姓就会绞尽脑汁对抗回避。即:“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4】在看本章的第二部分,关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这一段出现了“道家”最著名的两句话,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这两句话最能代表老子的哲学思想,即“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否极泰来”、“乐极生悲”。简单来说就是:祸到了极点就是福、福到了极致就是祸。(2)当讲完这两句话之后,老子接着便自问自答道:到最后究竟是祸还是福呢?没有人能回答得了这个问题。因为正的可以变成反的、反的也可以变成正的;善的可以变成恶的、恶的也可以变成善的。它们相互变化的太快了而且还没有什么规律可言。这种来来回回翻来覆去的变化,人们一直以来就没有摸透其中的规律。(3)在这段话里面,“人之迷”应该是老子所讲的核心,即老子认为,这些没有规律的变化是始终困惑人类的一种“道”所表现在外的自然现象。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