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五八《道德经·第五十一章》(2)
2024-10-06 16:28:03
【3】本章主要是对“万物”与“道、德、物、器”的关系所作的说明。其结论是:(1)“道”以其自己的力量使万物得以产生。这就是“道生之”。(2)“德”作为万物的本性而使万物更加丰富。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专门讲过“道”和“德”的关系。老子认为,万物来源于“道”,万物都有各自本质的外在表现,这些本质表现就叫“德”。比如,春暖花开秋寒花落,就是花的自然表现。在这里,春暖秋寒就是“道”,花开花落是“花”在道的作用下自己本质的外在表现,这也就是花的本色即“花之德”。花的这个开与落的“德性”会使得万物之一的“花”更加丰富而充实。这就是“德畜之”。(3)“物”作为一个有质量的“物”,构成了万物的形式和品质。比如,花的花蕊、花心、花瓣作为“物”构成了有形的“花”。不过,这个时候作为有“形”的花并没有具体所指,而只是停留在抽象而不是具体的阶段。这就是“物形之”。(4)“器”作为一个有形状的用具对万物进行了具体的制约和规定。比如,花的开放和闭合的具体花期就会被规定为是很具体的哪一种花中的哪一株“花”,比如,这株牡丹花、那朵月季花等,这就都很具体了。这就是“器成之”。(5)总之,老子在这里讲的“道、德、物、器”是万物由无到有、由抽象到具体的一个过程。其中,“道”令万物的产生具有了可能、“德”令万物的本性更加丰富、“物”令万物有了形但仍很抽象、“器”则令万物有了形但很具体。具体到“花”就是:“道”的作用下出现了花、“德”的作用使花的特性更加丰富、花蕊花瓣这些“物”使花成为了有形但抽象的花朵、“器”则使花有了具体所指而成为了有形又具体的花朵。2024.10.6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五八《道德经·第五十一章》(2)
【3】本章主要是对“万物”与“道、德、物、器”的关系所作的说明。其结论是:(1)“道”以其自己的力量使万物得以产生。这就是“道生之”。(2)“德”作为万物的本性而使万物更加丰富。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专门讲过“道”和“德”的关系。老子认为,万物来源于“道”,万物都有各自本质的外在表现,这些本质表现就叫“德”。比如,春暖花开秋寒花落,就是花的自然表现。在这里,春暖秋寒就是“道”,花开花落是“花”在道的作用下自己本质的外在表现,这也就是花的本色即“花之德”。花的这个开与落的“德性”会使得万物之一的“花”更加丰富而充实。这就是“德畜之”。(3)“物”作为一个有质量的“物”,构成了万物的形式和品质。比如,花的花蕊、花心、花瓣作为“物”构成了有形的“花”。不过,这个时候作为有“形”的花并没有具体所指,而只是停留在抽象而不是具体的阶段。这就是“物形之”。(4)“器”作为一个有形状的用具对万物进行了具体的制约和规定。比如,花的开放和闭合的具体花期就会被规定为是很具体的哪一种花中的哪一株“花”,比如,这株牡丹花、那朵月季花等,这就都很具体了。这就是“器成之”。(5)总之,老子在这里讲的“道、德、物、器”是万物由无到有、由抽象到具体的一个过程。其中,“道”令万物的产生具有了可能、“德”令万物的本性更加丰富、“物”令万物有了形但仍很抽象、“器”则令万物有了形但很具体。具体到“花”就是:“道”的作用下出现了花、“德”的作用使花的特性更加丰富、花蕊花瓣这些“物”使花成为了有形但抽象的花朵、“器”则使花有了具体所指而成为了有形又具体的花朵。202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