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四二《道德经·第四十六章》(1)

2024-10-01 16:34:54

 

1】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2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1如果天下顺其自然的发展就会有条不紊按部就班步入正轨,那么,战马就可以回归到农田去耕种、去干农活。

如果天下人为治理就会杂乱无章颠三倒四上不了正道,那么,就会战火纷飞、尸横遍野,战马、甚至雌性战马也不得不在战场上生产马驹。(2)最大的祸患就是永远不知道满足。最大的过失就是贪得无厌。所以,有了知足的这种满足感,才是一种真正的永久的满足。【

3

】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关于“道”的内容,第二部分讲的是关于“知足”的问题。老子的一贯思想是“道”先于“天地”,但在这里却把“天”和“道”并列放在一起进行讨论,提出“天下有道”和“天下无道”的问题。这样的描述老子还是第一次,在整个《道德经》中也是唯一的一次。虽然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了讨论,但老子在这里所说的“道”仍然强调的是“自然之道”,即天下的法则。简单来说,老子这里讲的“天下有道”指的就是“无为而治”;讲的“天下无道”指的就是“有为而治”。老子的一贯思想是告诫统治者应该以“无为”的方式去治理国家,不要过多的干涉百姓的生活。老子认为,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城邦是治理不好的。在《道德经》第三章中就明确指出“为无为,则无不治

”。2024.10.1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