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三九《道德经·第四十五章》(1)
2024-09-30 15:53:02
【1】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2】这一段话的意思是:(1)看上去最大的成就,却好像有些欠缺。但是,已经取得的成就其作用是不可磨灭的。(2)看上去最充盈的东西,却好像有些空虚。但是,这种已经取得的满盈其作用是不会穷尽的。(3)看上去最率真的性格,看上去却好像总有点憋屈。(4)最大的巧智,看上去却好像有点笨拙。(5)最能言善辩的人,看上去却有点木讷。(6)运动、躁动就能抵御寒冷。安静、平静就能化解暑热。清净安宁是天下的正道。【3】本章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用了五个“大”讲了五个内容。即:最辉煌的成就、最充足的盈满、最耿直的性格、最精明的巧智、最敏捷的善辩。对于这五个内容,应该分开来理解。先看前面所说的“两个大”,即“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老子在这“两个大”后面有“其用…”的解释,而后面的“三个大”却没有。这说明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前两句可以这样理解:第一,真正的最大的成就是不存在的,天下就没有完美的功绩,这其中必定会有某些欠缺。换句话说就是:做的事情越大越接近于成功,其问题或瑕疵也就越能显露出来。不过,已经取得的成就其作用肯定是不会失去的。第二,真正的充足盈满是不存在的,其中必定会出现某些虚空。天下没有绝对的充实无虚。换句话说就是:越是快要充足快要接近满盈的时候,就越是能显示出它的不足和虚空。不过,这种已经取得的满盈所能发挥出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老子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大成”和“大盈”是不存在的。真正存在的只能是“有缺陷的圆满”和“有虚空的充实”。2024.9.30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三九《道德经·第四十五章》(1)
【1】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2】这一段话的意思是:(1)看上去最大的成就,却好像有些欠缺。但是,已经取得的成就其作用是不可磨灭的。(2)看上去最充盈的东西,却好像有些空虚。但是,这种已经取得的满盈其作用是不会穷尽的。(3)看上去最率真的性格,看上去却好像总有点憋屈。(4)最大的巧智,看上去却好像有点笨拙。(5)最能言善辩的人,看上去却有点木讷。(6)运动、躁动就能抵御寒冷。安静、平静就能化解暑热。清净安宁是天下的正道。【3】本章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用了五个“大”讲了五个内容。即:最辉煌的成就、最充足的盈满、最耿直的性格、最精明的巧智、最敏捷的善辩。对于这五个内容,应该分开来理解。先看前面所说的“两个大”,即“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老子在这“两个大”后面有“其用…”的解释,而后面的“三个大”却没有。这说明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前两句可以这样理解:第一,真正的最大的成就是不存在的,天下就没有完美的功绩,这其中必定会有某些欠缺。换句话说就是:做的事情越大越接近于成功,其问题或瑕疵也就越能显露出来。不过,已经取得的成就其作用肯定是不会失去的。第二,真正的充足盈满是不存在的,其中必定会出现某些虚空。天下没有绝对的充实无虚。换句话说就是:越是快要充足快要接近满盈的时候,就越是能显示出它的不足和虚空。不过,这种已经取得的满盈所能发挥出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老子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大成”和“大盈”是不存在的。真正存在的只能是“有缺陷的圆满”和“有虚空的充实”。202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