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三八《道德经·第四十四章》(3)
2024-09-28 15:21:30
【6】本章的中心思想有两个,一个是“知足不辱”,一个是“知止不殆”。(1)关于“知足不辱”。这其实是老子的一贯思想,比如:第九章中明确提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第十二章中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二十二章中指出:“少则得,多则惑”。第三十三章中,老子又直截了当的提出了“知足者富”的观点。(2)关于“知止不殆”。这也是老子的一贯思想。在第三十二章中,老子就说过“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这段话的意思是:当包括人在内的万物有了自己的名字以后,物便开始有了性质的差别、人便有了地位和名分的差别。物一旦有了自己的分类和归属以后,人们便可以知道应该怎么利用也知道应该怎么不利用它们了。人一旦明白了自己的地位、名分、身份、角色以后,他也就会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了;也就会懂得怎么样去做和怎么样去不做什么了;还懂得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做到适可而止。当你说话做事很有分寸很符合你的身份的时候,你就会避免一些尴尬和遇到一些麻烦了,甚至还可以躲过一些不必要的危险。【7】总之,本章主要讲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在生命面前,名誉和财富不值一提。第二,知足就会常乐。学会刹车就一定会避免危险。第三,真正能达到“知足”和做到“止盈”的人才是人生赢家。【8】《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的经典名句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2024.9.28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三八《道德经·第四十四章》(3)
【6】本章的中心思想有两个,一个是“知足不辱”,一个是“知止不殆”。(1)关于“知足不辱”。这其实是老子的一贯思想,比如:第九章中明确提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第十二章中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二十二章中指出:“少则得,多则惑”。第三十三章中,老子又直截了当的提出了“知足者富”的观点。(2)关于“知止不殆”。这也是老子的一贯思想。在第三十二章中,老子就说过“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这段话的意思是:当包括人在内的万物有了自己的名字以后,物便开始有了性质的差别、人便有了地位和名分的差别。物一旦有了自己的分类和归属以后,人们便可以知道应该怎么利用也知道应该怎么不利用它们了。人一旦明白了自己的地位、名分、身份、角色以后,他也就会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了;也就会懂得怎么样去做和怎么样去不做什么了;还懂得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做到适可而止。当你说话做事很有分寸很符合你的身份的时候,你就会避免一些尴尬和遇到一些麻烦了,甚至还可以躲过一些不必要的危险。【7】总之,本章主要讲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在生命面前,名誉和财富不值一提。第二,知足就会常乐。学会刹车就一定会避免危险。第三,真正能达到“知足”和做到“止盈”的人才是人生赢家。【8】《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的经典名句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202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