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三十七《道德经·第十三章》(2)
2024-08-21 15:03:43
【3】对第十三章的简单解释:(1)我们常常使用的“宠辱若惊”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于《道德经》的第十三章。字面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即:得宠也会受到惊吓被辱也会受到惊吓。这说明,“得宠”有点“不太正常”的贬义的味道,否则便不会受到惊吓了。这就衍生出来了另外一个意思十分接近的成语叫“受宠若惊”。(2)接着,老子讲了“大患”的问题。从前后文来理解,“大患”主要讲的是“得失”。整个意思就是,之所以会有宠辱若惊的感觉,根本原因是把“得失”看的太重了。得宠后意外的“惊”或是一种惊喜也或是一种惊愕惊慌,受辱后的“惊”则是惊愤而导致的行为失常不受控制。(3)之所以会有宠辱若惊的感觉、之所以会把得失看的如此重要,老子在这里做了说明,这就是“我”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如果没有生命、失去身体的存在,那还谈什么荣辱得失呢?(4)最后,老子话锋一转指出:和得失荣辱相比较,自身的身体和他人的生命更加重要。所以,那些特别爱护身体把生命看的非常珍贵的人,才是人们可以依赖和托付的对象。换句话说,人们所选择的可托付的对象,起码是身体健康之人。2024.8.21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三十七《道德经·第十三章》(2)
【3】对第十三章的简单解释:(1)我们常常使用的“宠辱若惊”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于《道德经》的第十三章。字面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即:得宠也会受到惊吓被辱也会受到惊吓。这说明,“得宠”有点“不太正常”的贬义的味道,否则便不会受到惊吓了。这就衍生出来了另外一个意思十分接近的成语叫“受宠若惊”。(2)接着,老子讲了“大患”的问题。从前后文来理解,“大患”主要讲的是“得失”。整个意思就是,之所以会有宠辱若惊的感觉,根本原因是把“得失”看的太重了。得宠后意外的“惊”或是一种惊喜也或是一种惊愕惊慌,受辱后的“惊”则是惊愤而导致的行为失常不受控制。(3)之所以会有宠辱若惊的感觉、之所以会把得失看的如此重要,老子在这里做了说明,这就是“我”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如果没有生命、失去身体的存在,那还谈什么荣辱得失呢?(4)最后,老子话锋一转指出:和得失荣辱相比较,自身的身体和他人的生命更加重要。所以,那些特别爱护身体把生命看的非常珍贵的人,才是人们可以依赖和托付的对象。换句话说,人们所选择的可托付的对象,起码是身体健康之人。202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