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辟谷”的体会(补二)
2024-05-28 15:10:40
五,这就涉及到了道家的一个概念:叫文火周天和武火周天。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意念对五脏六腑中的某一脏腑采用吸气的方法,接着对相应的另一脏腑采用吐气的方法。比如,用意念把自然清新之气吸纳到心和小肠,随后再把肺和大肠的污浊之气呼吐到体外。如此往复。这样做的直接目的就是便于打通人体的各条经脉、以使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畅通无阻。
六,可见,文武火周天本身就是一个“服气”的过程。但为什么必须要同步进行“辟谷”呢?这是因为只有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肠胃里面才会空空如也,五脏六腑运作起来才会倍感轻松。这就好像我们移动一张办公桌,如果连抽屉带杂物一并移动的时候就会很辛苦而且也容易损坏桌子本身。这个时候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抽屉里面的东西腾空,这样就会很轻松的移动办公桌到任何地方了。显然,辟谷就是腾空抽屉的动作,服气就是移动办公桌的动作。辟谷是为了更方便服气。单纯的辟谷是达不到轻松移动办公桌、轻松通畅气血的效果的。
七,这就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在整个中医学说中,“气一元论”是基础中的基础。可以认为,没有对气的认识,就没有中医、没有中医学、没有中药学等等,当然也就没有“辟谷服气”的养生方法。凡是说到中医的时候,一定不能离开气。离开气谈中医、谈养生、谈生长壮老已,是谈不下去的。这就好像离开同样看不见摸不着又离不开的电去谈物理一样的荒谬。
八,昨天介绍了道家的一句话叫“气足不思饭”,意思是气足的人不会常有饥饿感,只有那些气虚的人才会常常感到想吃东西馋得很。之所以气足的人不饿,是因为会服气、会“食气”。胃肠中填满了“吃回来的气”,所以才没有了饥饿感。中医学认为,人体体内的气有三个来源:一是父母天生给予的、二是呼吸带来的自然之气、三是饮用食物汲取的水谷精微之气。辟谷服气其实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自然之气去替补体内失却了的水谷精微之气。所以,在若干天不吃饭的辟谷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服气,是不会有饥饿感的。我这一次的亲身经历就有了这样体会。在自始至终的七十二个小时里,虽然只是简单的吃了三顿早晨的素食,但确实没有感到过饥饿。
关于“辟谷”的体会(补二)
五,这就涉及到了道家的一个概念:叫文火周天和武火周天。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意念对五脏六腑中的某一脏腑采用吸气的方法,接着对相应的另一脏腑采用吐气的方法。比如,用意念把自然清新之气吸纳到心和小肠,随后再把肺和大肠的污浊之气呼吐到体外。如此往复。这样做的直接目的就是便于打通人体的各条经脉、以使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畅通无阻。
六,可见,文武火周天本身就是一个“服气”的过程。但为什么必须要同步进行“辟谷”呢?这是因为只有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肠胃里面才会空空如也,五脏六腑运作起来才会倍感轻松。这就好像我们移动一张办公桌,如果连抽屉带杂物一并移动的时候就会很辛苦而且也容易损坏桌子本身。这个时候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抽屉里面的东西腾空,这样就会很轻松的移动办公桌到任何地方了。显然,辟谷就是腾空抽屉的动作,服气就是移动办公桌的动作。辟谷是为了更方便服气。单纯的辟谷是达不到轻松移动办公桌、轻松通畅气血的效果的。
七,这就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在整个中医学说中,“气一元论”是基础中的基础。可以认为,没有对气的认识,就没有中医、没有中医学、没有中药学等等,当然也就没有“辟谷服气”的养生方法。凡是说到中医的时候,一定不能离开气。离开气谈中医、谈养生、谈生长壮老已,是谈不下去的。这就好像离开同样看不见摸不着又离不开的电去谈物理一样的荒谬。
八,昨天介绍了道家的一句话叫“气足不思饭”,意思是气足的人不会常有饥饿感,只有那些气虚的人才会常常感到想吃东西馋得很。之所以气足的人不饿,是因为会服气、会“食气”。胃肠中填满了“吃回来的气”,所以才没有了饥饿感。中医学认为,人体体内的气有三个来源:一是父母天生给予的、二是呼吸带来的自然之气、三是饮用食物汲取的水谷精微之气。辟谷服气其实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自然之气去替补体内失却了的水谷精微之气。所以,在若干天不吃饭的辟谷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服气,是不会有饥饿感的。我这一次的亲身经历就有了这样体会。在自始至终的七十二个小时里,虽然只是简单的吃了三顿早晨的素食,但确实没有感到过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