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4252】关于《难经·刺法·七十九难》(续一)
2023-12-15 09:55:59
薰医草【4252】关于《难经·刺法·七十九难》(续一)
对本段文字做一个说明。【1】本难主要讲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说明“迎泻随补”的针刺之后医者指下的感觉。第二个问题是:泻的时候要“泻其子”、补的时候要“补其母”。【2】本难所讲的这两个意思,在《黄帝内经》中均有表述。【3】在《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中,原文是:“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这段话的意思是:一般来说,气机变化的规律是,气渐行渐远的被视为“逆”、气越来越近的被视为“顺”。明白了气机往来逆顺的变化规律,不失时机的针刺就行,不必再瞻前顾后的多问什么了。无论正气还是邪气,如果气本来已经走了,但是用的还是助泻的针法,那这种气怎么能不更虚呢?如果用的是追着补济的针法,那这种气怎么能不由虚变实呢?无论是助泻的针法还是补济的针法,都要用心去体会观察和运用。这些才是有关针刺的全部道理之所在。【4】在《灵枢·小针解第三》中,原文是:“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佖然若有得也,泻则恍然若有失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被“补”的人,若有所得;被“泻”的人,若有所失。也就是说,被用补法针刺过的人,会有一种正气补足若有所得的满足感;被用泻法针刺过的人,也会有一种邪气离身若有所失的轻松感。这个表述和本难所说的“医者指下”那种若得若失、若有若无的感觉基本类似,区别只是研究的对象不一样。2023.12.15
薰医草【4252】关于《难经·刺法·七十九难》(续一)
薰医草【4252】关于《难经·刺法·七十九难》(续一)
对本段文字做一个说明。【1】本难主要讲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说明“迎泻随补”的针刺之后医者指下的感觉。第二个问题是:泻的时候要“泻其子”、补的时候要“补其母”。【2】本难所讲的这两个意思,在《黄帝内经》中均有表述。【3】在《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中,原文是:“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这段话的意思是:一般来说,气机变化的规律是,气渐行渐远的被视为“逆”、气越来越近的被视为“顺”。明白了气机往来逆顺的变化规律,不失时机的针刺就行,不必再瞻前顾后的多问什么了。无论正气还是邪气,如果气本来已经走了,但是用的还是助泻的针法,那这种气怎么能不更虚呢?如果用的是追着补济的针法,那这种气怎么能不由虚变实呢?无论是助泻的针法还是补济的针法,都要用心去体会观察和运用。这些才是有关针刺的全部道理之所在。【4】在《灵枢·小针解第三》中,原文是:“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佖然若有得也,泻则恍然若有失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被“补”的人,若有所得;被“泻”的人,若有所失。也就是说,被用补法针刺过的人,会有一种正气补足若有所得的满足感;被用泻法针刺过的人,也会有一种邪气离身若有所失的轻松感。这个表述和本难所说的“医者指下”那种若得若失、若有若无的感觉基本类似,区别只是研究的对象不一样。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