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673】《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之六十八。
2023-05-05 09:52:19
薰医草【3673】《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之六十八。【1】原文:“帝曰:请言其制。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2】黄帝又问道:那请你讲一下有关方剂制作的问题吧。岐伯回答说:(1)一味君药和两味臣药,是小剂型组方。一味君药、三味臣药和五味佐药,是中剂型组方。一味君药、三味臣药和九味佐药,是大剂型组方。(2)寒证,就要使用热性药物。热证,就要使用寒性药物。(3)病情轻的,就使用逆治法。病情重的,就使用从治法。(4)病情坚实的就使用消减法。病情留滞在体内的,就使用祛除法。(5)病情是因为劳倦而引起,就使用温补法。各种邪气郁结在体内的,就使用散结法。各种邪气停留在体内的,就使用攻邪法。(6)津液被耗而为燥病者,就使用濡润法。病情急迫的,就使用和缓法。(7)正气耗散的疾病,就使用收敛法。阴精受到损耗的疾病,就使用温补法。(8)过分安逸引起的疾病,要使用活血行气法。受到惊吓引发的疾病,要使用镇静法。总的来说,治病的方法不外乎是:升举法、降逆法、按摩法、沐浴法、迫邪法、劫邪法、开泄法、发散法等等。无论使用上述哪一种方法,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根据病情、对症施治。2023.4.28
薰医草【3673】《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之六十八。
薰医草【3673】《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之六十八。【1】原文:“帝曰:请言其制。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2】黄帝又问道:那请你讲一下有关方剂制作的问题吧。岐伯回答说:(1)一味君药和两味臣药,是小剂型组方。一味君药、三味臣药和五味佐药,是中剂型组方。一味君药、三味臣药和九味佐药,是大剂型组方。(2)寒证,就要使用热性药物。热证,就要使用寒性药物。(3)病情轻的,就使用逆治法。病情重的,就使用从治法。(4)病情坚实的就使用消减法。病情留滞在体内的,就使用祛除法。(5)病情是因为劳倦而引起,就使用温补法。各种邪气郁结在体内的,就使用散结法。各种邪气停留在体内的,就使用攻邪法。(6)津液被耗而为燥病者,就使用濡润法。病情急迫的,就使用和缓法。(7)正气耗散的疾病,就使用收敛法。阴精受到损耗的疾病,就使用温补法。(8)过分安逸引起的疾病,要使用活血行气法。受到惊吓引发的疾病,要使用镇静法。总的来说,治病的方法不外乎是:升举法、降逆法、按摩法、沐浴法、迫邪法、劫邪法、开泄法、发散法等等。无论使用上述哪一种方法,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根据病情、对症施治。202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