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219】《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之五。
2022-12-04 19:09:09
薰医草【3219】《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之五。【1】原文:“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2】这一段对话讲的是“胆瘅病”的问题。黄帝问说:有的病人有口苦症状,通常的情况是针刺阳陵泉穴位。这类患有“口苦”的疾病叫什么病啊?怎么样去治疗呢?岐伯回答说:(1)这类疾病的病名叫“胆瘅”。(2)通常说来,肝为五脏之将军,主管谋略;胆为中正之官,管决断。肝气受制于胆汁之气运行的逆顺,所以,作为将军的肝,也要“取决于胆”。因为足少阳胆经的经脉上行运行在咽的附近,肝经也是围着喉咙而运行,所以,“咽”就成为了反应肝胆之气的信使。(3)患“胆瘅”病的病人,经常会出现谋略不决的表现、患得患失、肝郁气逆的症状,这种症状又会促使胆气进一步虚弱、胆汁进一步上溢,因此,也就会出现口中有苦味的症状。(4)治疗这种疾病,应该针刺胆经的募穴和腧穴。这种针刺治疗的方法,在《阴阳十二官相使》的古籍中有所记载。2022/12/4
薰医草【3219】《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之五。
薰医草【3219】《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之五。【1】原文:“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2】这一段对话讲的是“胆瘅病”的问题。黄帝问说:有的病人有口苦症状,通常的情况是针刺阳陵泉穴位。这类患有“口苦”的疾病叫什么病啊?怎么样去治疗呢?岐伯回答说:(1)这类疾病的病名叫“胆瘅”。(2)通常说来,肝为五脏之将军,主管谋略;胆为中正之官,管决断。肝气受制于胆汁之气运行的逆顺,所以,作为将军的肝,也要“取决于胆”。因为足少阳胆经的经脉上行运行在咽的附近,肝经也是围着喉咙而运行,所以,“咽”就成为了反应肝胆之气的信使。(3)患“胆瘅”病的病人,经常会出现谋略不决的表现、患得患失、肝郁气逆的症状,这种症状又会促使胆气进一步虚弱、胆汁进一步上溢,因此,也就会出现口中有苦味的症状。(4)治疗这种疾病,应该针刺胆经的募穴和腧穴。这种针刺治疗的方法,在《阴阳十二官相使》的古籍中有所记载。20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