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2891】《灵枢·胀论第三十五》总结。

2022-09-07 15:18:24

薰医草【2891】《灵枢·胀论第三十五》总结。【1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了107篇《内经》的文章。《黄帝内经》上下卷一共162篇,这就是说,我们已经学习了107/162=66.4%,即说明至今为止我们终于学到了《黄帝内经》接近三分之二的内容。我相信,随着越学越多的日积月累,会觉得越来越轻松和越来越快乐。【2】今天我们学的是《黄帝内经》下册的《胀论》。本篇全文有930字左右。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分六期把它学完了。下面总结一下。【3】本篇说的“胀”,并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肿胀的“胀”,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一种“病名”,也就是说,凡是有某一种或者某几种症状的时候,就叫做“胀病”。像“心烦、气短、睡觉不踏实”症状的,就叫“心胀”。【4】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有“三种胀”,即:血脉胀、五脏胀、六腑胀等。在这里,又进一步细分为,五脏胀是:心胀、肺胀、肝胀、脾胀、肾胀。六腑胀是:胃胀、大肠胀、小肠胀、膀胱胀、胆胀、三焦胀。【5】总的来说,如果切脉的时候出现“阴脉”的脉象,那就是五脏胀;如果出现的是“阳脉”脉象,那就是六腑胀。【6】针刺“胀病”的原则是:“无问虚实,工在疾泻”,通俗的说就是:凡是胀病,无论是虚证还是实证,必须要做到动作反应快、而且一律采用泻法。【7】本篇出现了一个新名词:“胃之五窍”。这里所说的“胃之五窍”是指胃的五个门户通道或五个出入口,而并不是说“胃真的有五窍孔”。这里所说的“胃之五窍”指的是从上到下的:咽门、贲门

幽门

、阑门,和魄门。【完】2022/9/6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