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2890】《灵枢·胀论第三十五》之六。
2022-09-07 15:16:45
薰医草【2890】《灵枢·胀论第三十五》之六。【1】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胀论言无问虚实,工在疾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过焉在?岐伯对曰: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不中气穴,则气内闭,针不陷肓,则气不行,上越中肉,则卫气相乱,阴阳相逐。其于胀也,当泻不泻,气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气下乃止,不下复始,可以万全,乌有殆者乎?其于胀也,必审其为,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2】这一段对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黄帝问道,前面讲“胀病”的时候说过,无论是虚证还是实证,关键是出手要快、而且一定要用泻法。如果“胀”的部位距离针刺的穴位比较近的时候,那针刺一次就行了;如果离得比较远,那就要针刺三次。现在,针刺了三次其“胀”还没有消下去,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回答说:(1)这里所说的针刺一次或者三次,指的是应该针刺到皮肉的深处,而且一定要针刺到准确的穴位。(2)如果针刺的穴位不准确,邪气就会留在里面而没法通行。(3)或者如果针刺的不深并没有到达肌肉的深处,其经脉之气也就不会运行。(4)如果没有针刺到穴位而只是刺中了肌肉,那卫气就会更加逆乱,阴阳营卫之气就会相争而斥。(5)对于“胀病”来说,该用泻法的时候没用泻法,胀气就不会消去。(6)如果针刺三次以后,还不见好转,就要改换针刺的穴位了。如果改变穴位以后,胀气消下去了,那就不要再针刺了。如果换了穴位还没见效,那就再次改换穴位。(7)用这样的方法来来回回的针刺,一定会把病治好的,这怎么会有不好呢?(8)至于其他的一些胀病,一定要认真地审察病情,该泻的时候就用泻法、该补的时候就用补法,这就好像是敲鼓一定能听到鼓声一样,病邪哪有祛除不了的道理啊?【《灵枢·胀论第三十五》全文·完】2022/9/6
薰医草【2890】《灵枢·胀论第三十五》之六。
薰医草【2890】《灵枢·胀论第三十五》之六。【1】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胀论言无问虚实,工在疾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过焉在?岐伯对曰: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不中气穴,则气内闭,针不陷肓,则气不行,上越中肉,则卫气相乱,阴阳相逐。其于胀也,当泻不泻,气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气下乃止,不下复始,可以万全,乌有殆者乎?其于胀也,必审其为,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2】这一段对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黄帝问道,前面讲“胀病”的时候说过,无论是虚证还是实证,关键是出手要快、而且一定要用泻法。如果“胀”的部位距离针刺的穴位比较近的时候,那针刺一次就行了;如果离得比较远,那就要针刺三次。现在,针刺了三次其“胀”还没有消下去,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回答说:(1)这里所说的针刺一次或者三次,指的是应该针刺到皮肉的深处,而且一定要针刺到准确的穴位。(2)如果针刺的穴位不准确,邪气就会留在里面而没法通行。(3)或者如果针刺的不深并没有到达肌肉的深处,其经脉之气也就不会运行。(4)如果没有针刺到穴位而只是刺中了肌肉,那卫气就会更加逆乱,阴阳营卫之气就会相争而斥。(5)对于“胀病”来说,该用泻法的时候没用泻法,胀气就不会消去。(6)如果针刺三次以后,还不见好转,就要改换针刺的穴位了。如果改变穴位以后,胀气消下去了,那就不要再针刺了。如果换了穴位还没见效,那就再次改换穴位。(7)用这样的方法来来回回的针刺,一定会把病治好的,这怎么会有不好呢?(8)至于其他的一些胀病,一定要认真地审察病情,该泻的时候就用泻法、该补的时候就用补法,这就好像是敲鼓一定能听到鼓声一样,病邪哪有祛除不了的道理啊?【《灵枢·胀论第三十五》全文·完】20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