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2887】《灵枢·胀论第三十五》之三。
2022-09-06 09:56:05
薰医草【2887】《灵枢·胀论第三十五》之三。【1】原文:“故五脏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2】岐伯接着说:(1)所以说,五脏六腑,各自都有各自的位置和边界,如果有病的话,也是各有各的表现症状。(2)如果营气在脉内顺行、而卫气在脉外逆行的话,那就是“脉胀”。(3)如果卫气并入脉中、又循行于分肉之间,那就会出现“肤胀”。(4)治疗这类疾病,应该用泻法去针刺足三里的穴位。如果“胀”的部位距离足三里穴比较近,那针刺一次就行了;如果离得比较远,那就要针刺三次。不过,无论是虚证还是实证,关键是出手要快、而且一定要用泻法。【3】原文:“黄帝曰:愿闻胀形。岐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4】这一段对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黄帝说:我想知道一下各种“胀病”的表现症状。岐伯说:(1)“心胀病”的表现是,心烦、气短、睡不踏实。(2)“肺胀病”的表现是:体虚、胸满、喘息、咳嗽。(3)“肝胀病”的表现是:胁下胀满、疼痛、牵引的小腹部也疼痛。(4)“脾胀病”的表现是:经常呃逆、四肢胀闷、身体沉重不能穿衣、睡不踏实。(5)“肾胀病”的表现是:腹部胀满、牵扯的背部也不舒服、腰和大腿疼痛。2022/9/5
薰医草【2887】《灵枢·胀论第三十五》之三。
薰医草【2887】《灵枢·胀论第三十五》之三。【1】原文:“故五脏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2】岐伯接着说:(1)所以说,五脏六腑,各自都有各自的位置和边界,如果有病的话,也是各有各的表现症状。(2)如果营气在脉内顺行、而卫气在脉外逆行的话,那就是“脉胀”。(3)如果卫气并入脉中、又循行于分肉之间,那就会出现“肤胀”。(4)治疗这类疾病,应该用泻法去针刺足三里的穴位。如果“胀”的部位距离足三里穴比较近,那针刺一次就行了;如果离得比较远,那就要针刺三次。不过,无论是虚证还是实证,关键是出手要快、而且一定要用泻法。【3】原文:“黄帝曰:愿闻胀形。岐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4】这一段对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黄帝说:我想知道一下各种“胀病”的表现症状。岐伯说:(1)“心胀病”的表现是,心烦、气短、睡不踏实。(2)“肺胀病”的表现是:体虚、胸满、喘息、咳嗽。(3)“肝胀病”的表现是:胁下胀满、疼痛、牵引的小腹部也疼痛。(4)“脾胀病”的表现是:经常呃逆、四肢胀闷、身体沉重不能穿衣、睡不踏实。(5)“肾胀病”的表现是:腹部胀满、牵扯的背部也不舒服、腰和大腿疼痛。20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