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站在高中回头看:鸡数学的上中下三策

(2024-05-01 23:09:52)
有一句话许多人都耳熟能详:普娃和学霸之间,最大的差距是数学。



数学的差距,是按年级从低到高逐渐拉大的。在小学阶段,校内数学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95分以上几乎是标配;到了初中,数学开始出现差距,但由于中考题目普遍简单,所以差距也不太大;到了高中,数学成了最能拉开差距的学科,学霸140+,普娃连90都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有人说是天赋,这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天赋的差距真不应该这么大,即便是天赋一般的孩子,也可以通过恰当的学习方法和足够的练习,把高考数学考到120。



最大的原因还是学数学的方法不对,小学初中太过急功近利,只专注眼前的分数,没有注意打好数学的底层基础。



小学数学比较简单,尤其是校内数学,模式化、套路化的现象非常明显,只靠背诵套路都可以把数学考到高分。






某非著名的鸡娃自媒体,宣称自己用学文科的方式带着四年级孩子学数学,一路靠背,结果孩子期末考试接近满分。许多人都说这个博主在鬼扯,但是在小学阶段,我相信这个自媒体博主说的是真的,因为小学校内数学确实可以靠死记硬背得高分。也不知道初高中之后,这位博主会怎么说?



初中数学虽然难度增加了,但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点相对较少,而且中考难度也不大,所以靠着机械刷题和背套路,还是能够把数学考到高分。



到了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大量增加,难度也大幅提高,尤其是近几年高考数学越考越活,今年高考改革之后更是题量减少、难度增加,基本不可能靠机械刷题和单纯背套路取得高分。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小学初中的源头开始,优化鸡娃方法,从小就打牢数学的底层基础。切记:鸡数学不能只顾着眼前的分数,得着眼高考需求。

从对高考的加成作用来看,鸡数学有上中下三策:



 



鸡数学的下策是背套路外加机械刷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种情况在各种培训机构比较普遍,因为机构老师总是需要靠快速出成绩来吸引家长续课,而且许多家长花钱报班之后也希望能立竿见影看到效果,双方一拍即合,就忘记了从长远考虑。



举个例子,对盈亏问题,某著名机构有口诀是“全盈全亏,大的减去小的;一盈一亏,盈亏加在一起。除以分配之差,题目完美解答”。



比如对题目:把一堆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分5个就多2个,如果每人分7个就少4个,问小朋友有多少个?



按照口诀,一盈一亏因此先是4+2=6,然后再计算分配之差是7-5=2,最后孩子就可以很轻松地得到答案是(4+2)/(7-5)=3个小朋友。



只要孩子学会套口诀,然后再刷上几道类似的题目,那以后同类问题都可以轻松搞定,考试成绩也会很好。



但是,这种学习方法只是让孩子熟记了套路,看似提高了成绩,但却急功近利,根本不能提升思维,对初高中数学没有一点帮助。



 



鸡数学的中策是把原理掰开揉碎讲让孩子听懂,让孩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但还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


比如对上面那道盈亏问题:把一堆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分5个就多2个,如果每人分7个就少4个,问小朋友有多少个?



负责任的老师会给孩子讲原理:比较前后两次分苹果的过程,因为每人多分了两个苹果,结果苹果数就少了6个,这说明只有6/2=3个小朋友。



等孩子理解透彻这个原理后,只要再刷上十来道同类题目,孩子就能彻底掌握盈亏问题了。



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有很大改善,但因为原理是老师直接讲述的,所以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是记忆式理解,思维提升幅度有限,对初高中数学的帮助也有限。



 



鸡数学的上策是全程使用启发式,目的就是让孩子悟出来。



同样以上面那道盈亏问题为例:把一堆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分5个就多2个,如果每人分7个就少4个,问小朋友有多少个?



高明的老师会先把题目难度降低,让前后分的苹果数差1个:把一堆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分5个就多2个,如果每人分6个就少4个,问小朋友有多少个?



这时候,启发式教学就开始了:先引导孩子思考前后苹果数的差距和小朋友个数的关系,再引导孩子独立完成题目。



经过一番引导和思考,即便是普娃也能得出当每个人多分了一个,苹果就从多2个变成少4个,差距是6个苹果,因为小朋友的个数和苹果的差距数一样多,所以总共只有6个小朋友。



等孩子能够把降低难度以后的题目彻底理解并举一反三之后,老师再把上面那到原题给孩子,略微提示一下,孩子就能自己悟出解题方法。



 



在上面这三种方法之中,效果最好的是上策,但因为孩子的悟性总是有限,所以许多时候都只能上策与中策并行。



我的建议是:如果逼不得已采用了中策,那就让孩子学会之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费曼学习法在这个时候最管用。



顺便说一句,上策和中策都属于见效比较慢的方法,刚开始教起来会很痛苦,而且培训机构老师一般不愿意使用,但这种教学方法对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大有好处,到初高中就能看出差距了,所以强烈建议所有家长自己尽量采用这种方法。



不要寄希望于校内老师或者机构老师,鸡娃这种事,总归还得靠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