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83
上周和同事在办公室里聊天,她说这学期明显的感觉到参加个优质课比赛,竞争都如此惨烈。以前都没人愿意参加比赛,到现如今争着去比赛,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为了日后评职称或者借调做准备,有了优质课比赛的奖项,可以加分啊!前不久她刚刚经历了县级语文优质课比赛的镇级选拔,不就是一个例证吗?一二十人去争抢两个晋级名额,不惨烈才怪!竞争如此激烈,不就是为了奔着一个目的地去的吗?这样为优秀而争斗,为职称而争斗,为权利而争斗,最后真的是让人心太累了。不禁感叹,现如今我们老师不卷不行啊,必须游走在各种竞争中“夹缝生存”啊!
正如我同事说的那样,现如今连参加个县级优质课比赛也要竞争名额了,可见竞争是无处不在啊!然而,我们的主管部门还美其名曰:通过竞争,优中选优。不错,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里面不由得就让我们一线教师内部又加深了“卷”的程度。上级主管部门引入竞争机制,是为了活跃教师的职业生命力,可往往也加重了一线教师的负担,原本教书育人很单纯,就是因为有了职称晋升的需要,才催生了很多的“比赛”,打着各种旗号的比赛,让竞争更加的激烈,让原本能够按照教龄自然晋升的事情变得复杂化,让更多的老师卷入了竞争的漩涡里,不能自拔!
即使没有比赛,我们的生活里也不缺少竞争,好像在生活中争斗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它随时都可能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想这种竞争也好,争斗也罢,都是因为我们作为人,都有争强好胜的欲望,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过得舒服,过得比别人富足。因为有了比较,才会形成差异,有了差异,自然就会想方设法的“明争暗斗”,这就是人性!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很多教师都是普普通通的,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浪费在你争我夺的事情里,大多数人还是愿意选择守着清贫度过自己的教育人生。再去去看看那些评优秀评上瘾的教师吧,他们正对照优秀的标准来判断何事可做、何事不可做。他们喜欢投机取巧,也善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关系,为自己的前进之路“铺满鲜花”。再去看看那些评名师评出名气来的名师吧,他们正到处宣扬如何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名师?这样不好的风气正在浸染着我们的教育热土,我不知道这么长年累月的争斗着、竞争着,即使享受了很多的功名利禄,但蓦然回首时也会发现深刻在心里的那些本真的东西早已遗忘在时间的长河里了。有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特别是争来的东西,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到头来我们会发现争斗和竞争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可是,现在很多人都还沉寂在梦里,不愿醒来!
稻盛和夫说:生命是一个不停飘移的过程,我们所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遇到的每一个人,也许都将成为驿站,成为过客。人和人相遇,是因缘而来,不是为争斗而来。可见,教师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合作与竞争的统一,说是合作,因为教师之间应团结协作、以诚待人,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说是竞争,因为教师应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公平竞争中不断进步。因此,合作与竞争是相互依存的,教师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合作与竞争的统一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不能因竞争而不讲友好合作,不讲合理合法,这样就会失去竞争的正当性
。同样,也不能因合作而无视竞争的必要,这样也会使合作内在活力匮乏。教师间,不应该有无畏的争斗,应该具备合理的竞争。
教育的风向标变了,我们教师也得改变,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不得不面对现实。现实那就是领导要成绩,我们老师只能拼命上课,每天留作业,批作业。每逢期中期末考试,还要全县大排名。排每个班的平均分,名次靠后的要找领导说明情况,要写反思。领导一直强调,少留作业,可是事实是,作业太少达不到巩固的效果,作业多点,又不符合双减政策。所以老师只能拼命提高课堂效率,讲重点,重点讲。所以,我们老师管得严了,自身难保,我们老师管得松了,成绩难保。各种竞争各种排名,让我们一线教师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啊!
如今教师这个职业,在外人眼里看来可能是相当轻松的职业,背后却是无尽的辛苦。但是作为教师,我们都在干着良心活,不去争不去抢,干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活,有时候也挺乐呵的,心态很重要!加油,我的朋友们,一起“熬”,不管顺境逆境,总不会让教育的心结打成死结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