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人看门道:青一VS长郡双语到底怎么选(下篇)

青一的变化,必然是有的。
关于择优和择钱这个观点,我也还是挺认同的。同样也认同不要过于纠结择优学校的成绩,不具备代表性。
所以我的很多文章,尤其是汇总篇中做各初中对比的,一般是不把择优的公民办学校放到非择优的大部分学校群体中去对比排序,确实没什么实质意义。很多盲从的,要么被割韭菜,要么本末倒置。它是择优后成绩好,并不是成绩好了才去择优的。
是本身优秀,然后进入到某些学校的资源集中的班级,去拿到一个还不错的中考数据,并不代表大部分人去这些学校,尤其是去到非资源集中的头部1-2个班,最后中考会有好的结果?
反复强调,很多时候,可能还不如在一个普通的公立配套初中。即使是以我这种非地产圈从业人士的角度来评估和分析,也不至于说花那么高代价去做这个冤大头韭菜。
数理化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和天赋以及家长的教育高度相关。双语确实只择了钱,择了部分教育意识。这中间肯定还有很多家庭教育不那么好的,也还有很多是天赋不够的,怎么可能在数理化和掐尖的民办重点班比呢?
不过,即使如此,双语的20个平行班,任一个放到大部分公立初中里都是重点班的水准,不管是从学生成绩还是师资配备管理等等。这确实是难以复制的。
教育,即使只是应试,只是最简单的中考升学应试,也从来不是单纯的花钱那么简单。那就成了买学校,不管是买初中还是买高中,最后还是可能名落孙山。
在所谓的投资花费之外,参与和精力的投入,越少,它所占的比重就可能越大,更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可能再增加10%的额外费用投资,也不见得能提高1%的效果。
如何平衡?没有标准答案。只是要警惕某些地产从业,过于混淆概念,引导高价韭菜去某些学位房或派位学区房投资消费。楼市确实不懂!不是我擅长的。
大致看看,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关于青一和双语,在不付出极大代价下,有条件读其中之一都是可取的。如果要综合考虑,那就看自己家庭实际情况,决定是偏向青一隐居还是偏向市府通勤。
如果像我家情况,我有条件可能会选择青一,但是如果我必须要满足某些限制,而经济又比较宽松,孩子也没有那么突出,那可能长郡双语会是更好的选择?
选择很重要。它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