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实故事:高中进入深圳十大后,我的世界崩塌了

(2023-10-24 15:12:18)
多孩子刚上高一时都有各种不适应,学业压力、作息改变、交友困惑一起袭来,该怎么办?

今天这位高二学长在自我挣扎中成功走出来,他要给大家分享真实的经历和感悟,一定要好好看看哦。

今天的主人公皙,来自深圳某十大高中,目前高二在读,热爱写作,喜欢思考。

去年,虽然中考发挥不如意,但也考上了深圳十大高中。

很多孩子刚上高一时都有各种不适应,学业压力、作息改变、交友困惑一起袭来,该怎么办?



今天这位高二学长在自我挣扎中成功走出来,他要给大家分享真实的经历和感悟,以下是他的自述。


一、在不断的打击中,
煎熬地过着高中生活

我们上一届中考分数线暴涨,最具戏剧性的录取也在我的周围发生着。

不少初中的好伙伴努力了三年后,却因为人数的激增引起的分数线暴涨而去到了不尽人意的学校。

我虽然没有去到最想去的学校,但起码也保留在了十大以内。

算是这么多同辈中极为幸运的吧。

去年的夏天我正抱着这种想法暗自庆幸。可惜没过多久,我的庆幸就变成了神伤。

当我来这所高中就读后,就被重重地挫伤了。

一方面是,中考政策的改革,周围高分滑档的同学数不胜数。

另一方面跟我的学习战略有关系。

我原本的学习战略是时间战术,就是在该学的时间尽量多学一会。

但面对时间绝对公平的住宿生活与节奏绝对统一的学习方式,我出现了系统上紊乱与不自信。

 

第一重打击:救命啊,牛人不要太多了!

睡我下铺的舍友每天都不听课。

上课拧魔方,下课弹钢琴,晚自习睡觉,休息时间运动,基本不花什么时间完成作业。

可每次的数学测验成绩都不曾低于140分。

这样的同学不在少数。

周围的同学要么背出一大篇文言文只花不到20分钟的时间,要么在理综课上用最短的时间写下思路最清晰的过程。

第二重打击:努力没用了!

高一刚开学,我不仅对自己的智商心生怀疑,更是对过去十年所有老师与家长所向我灌输的理念的重重一击:

最极致的努力,并不能换来最满意的结果。

那几个月我都在郁郁寡欢中度过,不断被打击。

理科难度提升让刚从初中模式里每道题都要求必须做对的我来说,确实是一种折磨。

我每天都在不断的问题和自我琢磨中度过,心中不免煎熬。
 

二、更大的打击是:
我连之前的题都不会做了

这份煎熬对学习成绩的提升没有任何成效。

我依旧听不懂那些学霸们在讲的解题规律,老师在黑板上所写下的笔记也让我望而生畏。

那种想卷但无法接通思路的无力感环绕在我身上,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甚至影响到我的正常状态。

有一天晚自习过后,我舍不得走,留在教室里继续写题,却发现我连以前会做的题都做不出来了。

 

我回到寝室后,我实在憋不住了,大哭不止。

我的舍友们纷纷围着我,他们一边安慰我,一边看向我的题本。

有一位男生用真诚坦然的眼神望着我,认真地对我说:

“这跟你的能力绝对无关,这种题出错一定是由于心理状态上的害怕和防卫所造成的了。”

他们七嘴八舌的劝我让我放松一点:不要太把这些学习上的事看得太重,这样才能考好,学好。

我枕头已经被眼泪浸湿了一大片,心里泛着嘀咕:

放松怎么可能拿到好成绩?

好成绩,不就是对待一切用最严苛、最危急的态度和标准才能得来的吗?

 


三、改变心态之后,
迎来了高光时刻

心中虽然仍对此存疑,但我还是将信将疑地调整了我的心态。

同时,减少了学习时给自己的压力度,转而一心一意地去体验各学科的深度与广度。

后来的那次期中考试中,我真的发挥得很好!连不擅长的科目也提高了不少。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期中考试前一周的周测中,我的数学还考了一次班级倒数。

平时不论怎样,我的成绩也不会落到如此靠后的位置。

按之前的处理方式,我一定会先旷掉一节艺术课,狠狠伤心一会,再以沉重的心情面对这次失败,时刻提醒自己犯过错且很失败,下次必须做到最好。

可是那次我并没有感到一丝对自己的怀疑或是失望,而是告诉自己:这只是一次考试而已。

 

我理性地用一整个下午分析了每个题的错误点与错误原因,最后整合出了易错的知识点。

并且凭借我下铺舍友的帮助,在最后一个星期扫盲成功,攻破了难关,最后期中考试数学竟直接从60多分提升到了130。

虽说试卷难度有差异,但我认为如果以紧绷的态度,一定会犯下小错误,最终又悔不当初,一次又一次陷入自我怀疑和批判的怪圈中。

从那之后我开始学会接受,接受自己在某一些方面的弱小,也学会了松弛感。

四、既然上岸毫无意义,
何不享受水下憋气时的美好

玩过游戏,做过方案的一定都明白,当我们在选择一套游戏出装,制定一项营销计划时,我们都会粗略估计或严苛计算出这套方案的容错率。

这表明任何一项高精尖的物品用具都会有出错的时刻,这是基本常识。

可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为什么我们却保留着那么暴力,又不人性化的“零容错率”模式呢?

在这个年纪的我们,仿佛生活在水里。

临近考试时我的朋友圈总会刮起一阵“迷信之风”:转发这条…… 你就会成功上岸!  

但有时我却对一次又一次让我接近麻木的考验产生怀疑,一次又一次的上岸究竟是为了怎样?

 

在这样的模式下,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所有人,根本不能称为“上岸”,而应该被称为“换气”。

每次上岸,大家在短暂的欢呼雀跃后便草草收场,转而投向下一个未知水池。

既然需要不断换气,为什么不能改变下心态,在憋气时,去享受池水的清凉,欣赏池中水草与凹凸不平的地面呢?

在如此高压的学习环境与社会环境中,松弛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所掌握的一项技能。

事实上,种种现象中都能窥见人们对于松弛感的渴求而不得。

比如上海街头的“耳机蹦迪”、网络平台上“水豚”的爆火,或是对于调休政策的抗拒。

我们都渴望拥有对内耗精神状态说“不”的自信与能力,可大部分人都未曾拥有。

因此,如果要说我在失联的这一年内所学到的最重要的特质,也许就是要学会不骄不躁的松弛感。

当然,这里的松弛并不是指纯粹躺平,而是面对外界的压力,还能自在运营着属于自我模式的一种生活状态。

都让自己放轻松点吧!

用自我相信替换自我怀疑,大胆地迈出属于你自己的脚步。

 

请你勇敢地相信,你会到达那个日思夜想的彼岸,而学会抛弃影响自己的想法,便是这漫漫长路的开端。图片

作者: Dr小鱼,主任医师,两个孩子的妈妈,长期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学分会青年委员。百万爆文写作者,写有多篇10万+网文,湾区高影响力KO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