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弊端一(职称)
(2023-09-18 00:21:11)评职称的目的是好的,是怎么评的呢?效果怎样呢?(作者杨海燕)
一,领导都是高职称。
以一个乡为例:
1,中心校的10多个领导都是高级职称(不含退休,退休的也都是高级)
2,小学、幼儿园、初中有二十个,那么校长、主任、会计、副校长、副主任,又都是高级职称。这类人十年前有100人,现在有70人左右。
3,乡干部、大队干部、县干部家属在乡上班的,大都是高级职称。
这类人的特点是,论文一、两篇,靠胡拼乱凑,网上一搜,要么没有,要么千篇一律,重查率极高,比DNA对比都精准,没有任何借鉴性。优质课,更没新意,网上几乎没有。
二,实干,脑子灵活的老师。
这类占乡高级教师的10%都不到,因为领导、关系户占90%!
这些老师很实干,但脑子灵活,会送礼,一般而言,评上高级教师以前需要2万左右,现在需要4~6万不等。
那么评职称的效果如何呢?
1,让老师们失望透顶,评职称成了特权者的福利,成了普通老师的空中高高悬挂的肉。大家索性假勤奋型躺平。
2,那些评上的人,是不担课或和尚撞钟式上课。在网上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上百经验性创新论文、上百经典有学习借鉴课的视频。与高级职称完全不相符。脱离了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教育观。
总结,评职称,是教育的最大失败,摧毁了公平、平等,效果极差。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