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什么时候不频繁了,说明教育改革就成功了
(2023-09-17 00:32:18)记者8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教师总数已经达到1792.97万人。
2023年9月10日我国迎来第39个教师节,为了彰显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各级政府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和庆祝教师节大会。在某庆祝大会上,某领导多次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目前最难办的两件事就是医疗改革和教育改革。
诚然,这位领导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纵观中国的各项改革中,医疗和教育的改革进行几十年,可以说不算得成功,甚至可以说越改问题越多,矛盾越积越大(最近的医疗反腐成果让人触目惊心)。严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个改革都是失败的。
因为,回顾教育走过的路,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从未停歇过,的确培养了一些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支持。但一个国家教育改革是否成功,不能单单看培养出多少个大学生,培养几个专家来判定,而更应该从国民的爱国行为、对国家的认可度、文明程度等多方面来衡量。当前为了一点私利,做汉奸当走狗的人不在少数,各种匪夷所思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屡见不鲜。在漫长的教育改革中,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呢?答案显而易见。
各种考核,评估太频繁,而且有些是毫无意义的。学校和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在教学上,而是花在整理材料,填写天量表格,写汇报材料,形式主义盛行。
新中国成立七十四年了,且不说前阶段闹的沸沸扬扬的“毒教材”事件,只说说为什么这么多年了中小学教材都不能固定下来?小学是启蒙教育,语文数学课本应该是固定不变,全国1~2亿小学生,如果象外国那样,哥哥的课本,妹妹可以用,你知节省多少钱吗?我国基本上年年变教材,浪费了多少财力物力。可我们有些人就是心疼。这也许与改革教材,编写教材的钱多少流入私人腰包有关。
为什么要放弃使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优越的教材呢?以至如今毒教材泛滥,预制菜进校园,这就是教改最大的失败。
我们的教育改革在某些方面越改越糟糕,什么大单元,什么反转课堂,一套套的,所谓教研员专家们没有人在第一线教课,却对有着一线经验的教师指手画脚,弄得教学变得很神秘,很难,不在他们会的指导下,老师好像无法教课似的。其实最不接地气的就是这些所谓教研员专家!
大部分人是学而知之,这就要求教师不以余力的去教,没有其它途径,育就是要求教师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学生爱党爱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天天只想省力,想入非非永远培养不出好人才。
而且一些教育改革越改越不适合那些想潜心教学的人,反而是越来越适合那些专业水平很一般甚至较差的人,他们把心思都放在那些外围事项上,而评比又恰恰是这些条款,结果就是风光无限,心灵已经扭曲了。见过太多这样的事例了。身边曾有一个教英语的老师,其单词的发音是自己编的,语法是自己创造的,但善搞关系,评比总是优秀,所以不把此类现象在制度上杜绝,怎么改都无济于事。
其实,教育不是因为不改革而陷入困境,恰恰是因为不断改革,脱离了教育的实质,在不断改革中迷失了方向,这应该是教育的悲哀。
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是给学校静下心思考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让老师沉下心抓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将教育工作做到点上。
让老师安安静静地教书,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学习。然而当下专家成堆,折腾不断!不折腾好像那些专家学者们就没事干了似的,
教育应该是慢工出细活的,教育应该是沉浸式的享受过程,
教育应该是不功利的过程,功利性的结果。教育应该是一年四季一般,自然而然的!
后一篇:教育弊端一(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