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重水复,得柳暗花明——工作室年度学习总结(张蕊)
(2023-10-10 22:27:21)分类: 计划总结 |
破山重水复,得柳暗花明
——工作室年度学习总结
(2022.9-2023.9)
昆三中
2022-2023年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年,健康码和行程码告别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从疫情反反复复 的困惑中走出来,回归正常的生活。我们从线上教学看不见摸不着的迷惑中走出来,回归有温度的面对面教学研讨。这一年的工作室学习,我便想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总结。
一、破贯彻之困境,得落实之方法
虽然疫情反复,师父依旧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研修内容,助我们成长。线上,覃晓云教授讲授“初中语文任务群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教学实例指导我们进行学习任务群教学;周老与我们分享“生命,在阅读中丰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揭示教师阅读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线下,师父方睿老师进行了“新课标导向下的2022年云南中考语文试题解读”,引领我们研究试题,把握考试方向;连中国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杨和平老师教我们“用命题思维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云端+线下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研讨会”。我们先倾听了陆志平、岳亚军老师的相关讲座,得到理论指导,学习设计实例。进而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单元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逐组汇报,专家点评,小组讨论,借鉴他长,修改完善。这样的活动给了我细致的指导,也让我们拥有了集体的智慧,我深切体会到研学之乐,这场研讨会也启发我对其他学习任务群进行教学尝试。
在贯彻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路上,我走出困境,寻得一些落实之方法。
二、破课题研究之疑惑,得单元教学之路径
碰撞思维,齐研共讨。“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进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时,我们每个人显得势单力薄,一家之思想不免有局限,本学年师父安排了多次全员或小组的课题研讨活动。活动中,学员们讲解自己的单元教学整合设计,师父和小伙伴们认真聆听,给出修改意见。小组成员也是群策群力,互相提出建议。在这种交流中,我们的思路逐渐清晰,完善自己,也启发他人。在思维碰撞之后,我们敲定了单元整合教学“预习准备课”“单篇筑基课”“整合研读课”“实践运用课”四种课型。
实践检验,修改完善。“实践出真知”,教学设计必须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本学年我们进行了诸多课堂实践。其中,我和杨文源师弟分别执教了八下五单元整合教学下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和《壶口瀑布》。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我们经过了反复的打磨调整,深刻感受到单篇筑基课在单元整合教学中的必要性,解决了我对于单元整合教学要不要保留单篇教学的疑惑。从“纸上谈兵”到教学实践,我对自己的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有了明确的修改思路。
师父的引领和指导,小伙伴们的探索实践,为我解开了一些单元整合教学的疑惑,我初步探索出单元整合教学的可行路径。
三、破传统课堂禁锢,得高效课堂之创意
其次,在写作教学方面一向只会采取讲评式教学的我,在小伙伴的课堂上获得启发。譬如,十四中侯佳老师执教的《有创意地表达》研究课将“创意”这一主题贯穿在整个课堂,从“站在巨人的肩膀”“同学,我给你点颜色看看”“给______点颜色看看”三个任务打开同学们的写作思维。再如,昆明三中李江老师执教的《亦真亦幻巧虚写,参观画展作文章》研究课将到美术馆参观这一情境贯穿到底,引导学生由画到写,由感性到理性,给学生写作的支架,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课堂习作也创意满满,精彩纷呈。
听课学习是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一条“捷径”。我将尝试适宜地打破传统课堂模式,增加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效益。
回想疫情三年,我们时常陷入何时能摘下口罩,何时能自由出行,何时能恢复正常生活的困惑,对前路感到迷茫。然而,山重水复终有路,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专业医疗人员的诊疗,适合各地的防控措施之下,战胜了疫情,走出疫霾。相信,我也会在师父的悉心点拨,专家的讲座解惑,名师的示范引路,伙伴的思维碰撞下,找到柳暗花明处的那一村,在教研教学中获得突破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