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赶月驰而不息(姚玲)
(2023-10-10 18:15:14)
标签:
教育 |
分类: 荷风组 |
追风赶月
——市工作室第三年学习总结(2022.9-2023.9)
昆十四中普吉校区
岁常常易,时盛岁新。跟随师父工作室学习的第三年已结束,在此,我对这一年的学习做如下回顾,既有总结,也有展望。
一、 荟萃课标,学习理论
二、 交流合作,共同成长
交流合作,思维碰撞。在过去一年的学习中,我们跟随着工作室有多种交流碰撞的方式:合作编写复习参考书、听探讨课后交流、假期学习分享、年度学习分享交流、课题研讨、小组研讨,让我真切感受到了1+1也可以大于2。其中让我大有所益的两次研讨:一是,关于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工作室课题研讨,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探讨出了兼有大单元整体性和单篇细读的课型,探讨出预习课的组织形式,愉快而高效的交流让所有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二是在经贸宾馆举行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研讨会中,小组在线上线下进行交流,合作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下的七下二单元的教学。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也是我第一次切身学习实践大情境任务群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为后来自己设计大单元整体教学打下了基础。因深感交流合作团队的力量之大,我便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带领备课组教研组的老师一起完成了区级课题的结题,学习制作微课并获区级特等奖,教学常规工作中也积极倡导合作。我们从中不仅增进了情谊,还收获了成长。我也领悟到了交流合作,共同成长的前提是:志同道合的伙伴、目标分工明确、各展所长、凝心聚力。
三、
学习课例,常规实践
在对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整合、情境、任务教学有了一定的理论了解后,我对大单元的设计及具体实施仍然困惑,工作室的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实践作业及公开研讨课,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渠道。尤其是富民行知中学的两次大单元整合研讨课,开阔了我的教学视野,让我感受到了大单元整合课的具体实施方式、学生的组织形式,让我了解到了预习课的重要性及上课形式,也让我明白了单篇和大单元整合的优势。师父说:“我们不要太浮躁,要静下心来去研究这些新形式如何实施,如何起到更好的效果。”小伙伴们的研讨示范、师父的指导提醒让我有了接受新事物、进行教学探索实践的勇气。于是我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学习名师们大单元情境任务统领下的课例,从模仿教学到设计教学,我也渐渐地能进行大单元的设计和教学。虽然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问题,但我在不断地对比实践常规的单篇教学、单篇情境任务型教学、单篇教学后梳理整合、整合教学(如《诗经》专题、唐诗专题)、大单元整合教学(八上新闻单元)、单篇与整合结合的大单元教学(如八上三单元)。这一年及接下来我仍要继续探索能更好调动学生,适合学情,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的教学方式。在“明定位”中加强探索实践,总结提升。
四、反思不足,驰而不息
这一年在师父的指引下,我紧紧围绕着“新课标”,以工作室为学习阵地,以日常教学为实践阵地,明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获得了专业上些许成长,也有了向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努力的动力。但这一年的学习也存在很多不足:读书面狭窄,读书量不够;教学效率较低,教学语言不精炼;论文写作,教学比赛不积极,反思总结不深刻。对于这些问题,希望接下来的学习中,我能克服困难、坚守初心、追风赶月、驰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