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步履悠悠(张笑予)
(2023-10-10 18:07:28)
标签:
教育 |
分类: 荷风组 |
时光匆匆,步履悠悠
——首届“春城计划”方睿语文名师工作室2023年个人总结
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
张笑予
又是一年寒露至,与师父和工作室伙伴的相遇已然三年,过去的这一年,因为在毕业年级的缘故,总觉得节奏太快,许多事都像跳帧了一般。静下心回顾,工作室是其中难得放慢的一拍。
在阅读中慢慢思考
阅读是语文教师的修行,这一年我放慢节拍,在阅读中思考。
在阅读徐杰老师的《精致语文·听徐杰老师评课》时,我一直在思考何为“精致语文”?徐老师告诉我们:“所谓‘精致’,是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的教学态度,是一个从简单粗糙走向圆润丰厚的课堂成长规律,也是一份源于对母语的热爱和敬畏而不断打磨自己课堂的语文情怀。‘精致语文,不是对语文的修饰,它的全称应该是‘精致的语文课堂’,体现的是一种趋向于完美的价值追求,但精致的语文课堂,不必要也不可能是完美的语文课堂。”在平时的课堂中,把精雕细磨的课堂用语,更恰当巧妙的教学设计,更严密准确的课堂知识作为努力的方向。虽然此“精致”非彼“精致”,但我把它作为自己追寻的目标,力求自己的课堂也有精致之处。
王崧舟老师的《美在此处》和《美其所美》分别从语文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角度,丰富了我思考和实践的范围。除开专业书籍的阅读外,拓展阅读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这是让我看完骨头缝似乎都在发痛的书,也正因由此,对《秋天的怀念》一文有了新的感触。看了“读着舒服”的《长安的荔枝》,正巧国庆回西安,好像是去与老实、笨拙的李善德见上一面。偏远寂静的阿克拉村、干净利落的文字,读“阿勒泰的精灵”李娟的《我的阿勒泰》,看到北疆闪光的生活……
阅读未必能点石成金,但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字总会有喷涌而出的一刻。我永远期待着。
在听课中慢慢收获
明明是繁忙的一年,但查看听课文档,发现这一年真是听了不少课。参加昆明市初中语文线上教研活动,听优秀老师授课时,启发颇多;参加主题多样的线上线下培训时,各位教师的培训让我豁然开朗,如峰回路转;在工作室听评课时,大家的讨论让课堂不止局限于课堂。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最不知所措的是“作文教学”。听了侯佳老师《有创意地表达》一课,给学生一个抓手,不求教多、教难,但求学会、能用,从而指导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厚脸皮”的我在得知安琪师姐要在学校完成一次区一模作文的指导课时,坐到了报告厅的角落里,蹭了一节有关应考作文的指导课。随即在自己班级上模仿师姐进行教学,虽然是照葫芦画瓢,但学生在二模中确实有显而易见的进步。也正因如此,发现了自己对作文教学研究不够的明显问题。
有时我们自己上课,不容易发现什么问题,不容易突破自身的框框、模式。如果以局外人的身份去听别人的课,就会有一种“旁观者清”的感觉。在听课时,除了借鉴别的老师成功的教学经验之外,我想更多的是要学会放空自己,积极学习,不断增加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有所收获,方可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反思中慢慢成长
总结时回看自己制定的计划是否全部完成,哪些方面做得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关于“学习”,按照计划,阅读了肖培东老师、徐杰老师、王崧舟老师、王君老师的专业书籍。虽然,对于名师们的研究达不到深入,但是也从中领悟到不少精髓。可惜的是没有能够保证每天一小时的阅。想来也是有些脸红。
关于“课堂”,实践工作室单元整体教学入手,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在实际教学时,虽然也进行了知识梳理,但大多数时间还是只考虑自己的教学进度,更多的还是重视知识的落实,而缺少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希望自己在未来的一年能继续成长,在课堂上、在书本里、在旅途中,做语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