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吸引力?(赵婧妤)
(2023-09-25 10:10:51)
标签:
教育 |
分类: 荷风组 |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吸引力?
——富民永定中学听课有感
昆明市第十四中学 赵婧妤
“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整合教学设计”近些年来这些概念引发了语文届一波又一波的课改热潮。近半年,又出现了很多批判“大单元教学”的声音。语文届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教法,着实让一线语文教师一度或手足无措或迷茫彷徨。而在我看来,不论大单元教学,还是单篇教学,从来不是互相排斥的两种教学方式,都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只要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就是值得借鉴的教法。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吸引力?”第一次听师父提及的这个话题是三年前十月份去昆三中教研活动评课时。犹记得当时这个问题一抛出,便将评课的气氛一下子推至高潮。“语文课堂的精彩应该是教师引发的学生的精彩,而不是教师展现自己的精彩”。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这次富民之行的两节精彩课堂中,我便充分感受到了两位老师的精心设计,并总结归纳了两位老师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吸引力的技巧与方法。
第一,精心设计任务驱动课堂,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谭金花老师为我们呈现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学习预习课,以“读得美、说得美、写得美”三大环节的“比美大赛”评选出“最美达人”。在这一情景任务的驱动下,精心设计了诵读、文字、讲评、绘画等多种形式对整个文言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整体感知。李鹏翔老师则是以“国庆三峡奇妙游”这一情景任务驱动《三峡》的单篇教学,设计了“三峡奇妙游”推荐官选景、“三峡奇妙游”守护者鉴定和“三峡奇妙游”游客互动区三个活动任务。不论情境设置是否完全切合,但确实在未进入课堂之前便已呈现出一种妙趣横生的态势。
第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谭老师的预习课中让学生以诵读、文字、讲评、绘画等各种形式充分呈现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梳理文言景物及其特点、状物与抒情联系,我惊叹于谭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展示,更被学生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惊艳到。而李老师在“三峡奇妙游”推荐官选景这一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我。在遇到回答不理想的同学时,李老师并没有选择忽视,而是多次关注到这位同学,让我看到了这位同学在整堂课中的成长。我着实佩服两位老师敢于在公开课上这样做的勇气。细想下来,两位老师身体力行地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第三,教师放低身段,让学生有成就感。谭老师让学科班长记分评选“最美达人”,便等同于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评价权力放手到了学生中。两位老师的课堂中都涉及到让同学互相补充、评价,教师不再是课堂中高高再上的决策者,而是参与到课堂中,精心聆听学生们的反馈、讲评、分享。富民永定中学孩子们在两节课堂小组活动中的各司其职,全员参与也是令我羡慕不已。课后,我和小伙伴们都在赞叹大部分孩子们自信大方的表达,回答问题时笃定从容的姿态。我相信,这得益于教师一直以来在课堂中作为引导者,穿针引线,放低姿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确实是过度执着于纠错,而忽略了需要给予孩子们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
谭老师呈现的大单元教学始终以群文展开教学,李老师的单篇教学呈现出对于文本解读不可忽视的效果。将群文教学和单篇教学结合起来,在同一文体的大单元,充分考虑部编版教材“人文素养”“语文能力”的双线并行,可以尝试将自读课文作为一个大单元教学的小结,将写作教学融入该单元教学,让一个单元的不同课文承担各自的教学任务,同时构建成单元的教学任务。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升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再精妙绝伦的解读,如果学生不愿意听讲,不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我相信,课改中不断涌现的新潮教学方式,是针对当下语文教学中切实存在的问题的,最初目的也只是为了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新教法实践过程中,一线语文教师应该结关注学情,以文本解读为基础,结合教育教学经验,设计教学活动,不断提升语文课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