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动的“活”(杨潇雨)
(2023-06-19 22:00:05)分类: 荷薏组 |
课堂活动的“活”
昆明市第三中学
过去两周听到两次大单元整合课,打破了我原先对传统课型的认识。教书之初,老教师们就教导我:“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课型,你要上阅读课、写作课,还是活动课?” 在从教的十几年中,我听过各种类型的课,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总认为活动课是专属于“综合性学习”板块的,那种以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为主,由新颖丰富的活动构成的课似乎和阅读课不在同一“国度”。想不到如今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课可以完全打破传统课型的界限,原来活动课的场景也可以出现在阅读课上!听完殷老师和和朱老师的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课,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课堂活动”。
一、
其实从2022版课标公布以后,“活动课”已经不能成为一种专门的课型了,因为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理念有这样的表述:“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也就是说,无论教学内容是什么,课堂中都少不了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本就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学校里语文实践的最好方式就是课堂活动。阅读课的齐读课文在活动中变为朗读竞赛,老师讲解课文在活动中变为学生研读课文,完成课后阅读题在活动中变为小组合作探究;写作课的范文讲解在活动中变为学生推荐优秀作文,课堂练笔在活动中变为应用于生活情境的真实表达,作文修改在活动中变为给班级文选编辑校对。
任何类型的课都可以有丰富的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可以让“教”与“学”自然转换、融合无间,让教学目标在学习实践中达成。
二、
设计课堂活动的目的决不是为了让课“好看”,尤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设计课堂活动不是给来旁听的老师、领导看的,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以此为出发点,课堂活动的设计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那些新颖的活动方式和丰富的活动情境,是为学生的兴趣而创设的。
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活动方式有三类,一是竞争性活动,例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二是创造性活动,比如绘画、写诗、设计方案等;三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比如拆盲盒、网络社交、体育活动等。朱老师的朗诵擂台赛就以竞争性为激活方式,殷老师的拆盲盒做任务则兼具了创造性和贴近学生生活两个特点。因此这两节课中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极高的参与热情。
三、
初中语文的识记类知识多且庞杂,这是部分学生怕学语文的一个原因,尤其是古诗文,学生脑海中除了原文背诵、三行式批注翻译外恐怕很难留下其他印象了。朱老师和殷老师对学生最头疼的古诗文单元进行了整合设计,将艰难的背诵任务放到朗诵擂台赛活动中解决,学生在反反复复在朗读中熟能成诵;注释翻译任务则在团队协作“开火车”的游戏中有了完成的动力;赏析课文手法、理解作者情感的目标则通过开盲盒做各类新奇的任务展示来实现;单元学习的终极任务是写作“儒家与道家谁更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小论文,引导学生探索千年前的文字承载的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这些活动无疑让古诗文单元的学习鲜活起来,一改传统古诗文教学中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打破了学生心中“古诗文学习只能死记硬背”的认识。一个能让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不止是新鲜好玩,更关键的是能以多样的方法掌握知识,并将知识活用于生活实际。
如果要给这两节精彩的课提一点建议,我想到了一个古文教学的镜头,也许能给两位老师更多的启示。钱梦龙老师执教《愚公移山》的导入设计:让学生猜自己的年龄,提示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描述,学生很快猜“九十岁”,钱老说不够准确,于是引导学生关注“年且九十”的“且”是“将要”的意思,所以钱老还不到九十岁。我想,上过这堂课的学生会永远记得“且”的意思,但钱老并没有让学生去背字词注释,而是创设真实自然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活”用知识,这样不着痕迹的设计才是课堂活动的至高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