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易近人,以评促学(杨文源)

(2023-06-19 22:00:35)
分类: 荷薏组

“评”易近人,以评促学

荷薏组 杨文源

渌水之畔,清荷亭亭,赤蕊丹心,蝶舞清风,恰如泗水寻芳,收获颇丰。听完殷蕊琼老师和朱迅蝶老师大单元教学预习课(《致敬先贤,传承经典》第一课时和第五课时),我有了一些思考,聆听前辈们的评课,也让我有所感悟。

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的课堂,要求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大任务、大活动开展。殷老师和朱老师对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课文进行了整合设计,朱老师的第一课时以读代讲,在擂台赛的角逐中让同学去感受诵读之美、去更好地体会先贤情怀,点出初次素读的直接感受;殷老师的第五课时以多元视角演绎解剖诗歌,让学生在开盲盒的“未知”任务和期待中驱动知识点的落实,点出三首现实主义叙事诗歌的共性与启发。

朱老师的诵读邀请函公告、殷老师的盲盒礼物牵线搭桥以连接两校师生互动都是真情境、真活动、真情感,两位老师都在教学设计中做到了真实的问题情境创设、都有大任务、大活动的开展与引导,举重若轻,在老师们设计的评价量表和课堂实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课堂评是一致的,这也让我对“教学评”中的评有了探究的兴趣,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好评这一环节呢?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主体或许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语文老师。将学生置于课堂的正中央,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朱迅蝶老师的擂台赛评价表就是学生评价学生(班长与组长与其余同学),殷蕊琼老师在盲盒任务完成后也是让学生来进行反思与评价,这样的放手与牵手,值得再研讨再深入。

二、语文老师基于总结提升反馈评价任务,要更准确更具体更有示范作用,适时处要有笔记可写学生在自主探究结束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任务完成情况的反馈在反馈任务时,教师应围绕学习任务进行评价,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价,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要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习活动中兴趣、态度、情感、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比如朱迅蝶老师老师的对铿锵音韵的评价可以不仅仅停留在“读准”“读快”“读好”,毕竟快和好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学生还是没有时间在读中感受音韵、在读中体悟情感,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可以多一些示范和指导,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开口呼与秋风怒号情状的体悟可以联系起来点拨反馈,《马说》里的“也”和《逍遥游》里的“也”的有何异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呜呼”和《马说》里的“呜呼”有何异同等等,在教师的评价反馈与示范中,情感态度类的目标就自然过渡生发了,老师再问“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时就不会那么生硬了,知识要点的笔记也就水到渠成的可以提醒学生动笔来写了。

三、“评”不是批评,师生之评要“评”易近人,才能更好地以评促学。作为学习活动的“评”也应注重开放、多元,让学生参与评价时调动多方面的信息、经验来助力学习,拓宽“学”的边界,从教师、同伴的反馈信息中获得启发,继而从不同角度做深度思考,拓展学习的渠道和领域。

比如蕊琼老师“遍地开花”式的多元诗歌演绎,有读——演——赏的层级,在演的方式中又有唱诗歌、画诗歌、演诗歌等等,评价的方向也就多元了,蕊琼老师的评语也是往亲切自然、大胆鼓励方面为引导,也会询问同学们:“他们完成得怎么样?你们小组好在哪里?大家觉得他们能不能通关”等等,不自信的同学也在慢慢在学习中有所突破,作为青年教师我由衷地佩服蕊琼老师的设计,因为这样的教学活动如果让我来完成并灵活评价的话我肯定是十分紧张的,毕竟不可控的意外情况实在是太多了,想想都觉得难啊,但是就是在这样灵活亲切的评价中真正做到了有舍有得、以评促学,这一点值得再深入思考。

    炎炎夏日,恰如我们热爱语文的心永远炽热滚烫,这是我这一阶段学习的反思,可能以后回首再读真的会有“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叹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