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渌水清荷
渌水清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18
  • 关注人气: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中的“抓”与“放”——团结民族中学听课感想昆十四

(2023-06-08 17:59:41)
分类: 荷风组

教学中的“抓”与“放”

                      ——团结民族中学听课感想

昆十四中高新校区  侯佳

上周三在团结民族中学听了殷蕊琼、朱迅蝶两位老师带来的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致敬先贤,传承经典的课例,朱迅蝶老师第一课时带来了一节诵读课,整节都放手让学生朗诵古诗文,我由这节课反思了日常教学中的“抓”与“放”。

朱老师通过一封邀请函,设置了一个生动的情境,邀请团结民族中学的学生参加辩论大赛,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诵读经典,擂台争霸,评选全场最佳的朗读者。朱老师设计了情景化活动,有层级性和评价表,通过“快”“准”“好”三个评价维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阅读才能,给学生主动展示的机会,充分地做到了“放”。

我由此思考,在日常初中古诗文教学课堂的实践中,我是否存在着整节课都抓在自己手上”的倾向,在日常教学中,有没有充分给学生去读、去听、去写的时间,我的古诗文课堂教学是否僵化、乏味,是否学会“放手”,是否运用了新课标的情境化、跨学科教学。为了避免出现上述弊端,我参照了网络上的创意课例,结合了第六单元的《唐诗三首》,特地在班里举办了“剧本杀”大赛。

“剧本杀”,一词起源于西方宴会实况角色扮演“谋杀之谜”,是当下年轻人当中流行的游戏以此作为噱头,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课堂,剧本杀的规则是,玩家先选择人物,阅读人物对应剧本,搜集线索后找出活动里隐藏的真凶。第六单元的第二十四课《唐诗三首》,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品,通过剧本杀的模式找到“是谁杀害了老妪的儿子”“是谁弄破了杜甫的茅屋”“没有了炭的卖炭翁能否活过这个冬天”,学生可以作为主持人,也可以作为文中角色。主持人主要负责讲述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宫市制度,推动整个“剧本杀”活动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主持人的学生就可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也可以了解诗歌的大意,做到熟练翻译诗歌。扮演对应人物角色的学生要补充相应人物形象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人物,先叙述个人遭遇,在角色讨论中把握诗情,把握诗歌的主旨和表现形式。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语文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抓”,但并不能“抓死”,要学会适当的放手,本次“剧本杀”课堂教学就是一次不错的放手尝试,在老师的适当放手中,学生也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乐于探索课堂问题,从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和主旨,在情境化教学中学会诗歌鉴赏。对于教学中的“抓”与“放”,我还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我想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思考“怎么教”,更应该思考“教什么”,任何形式的教学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要为了“情境化”而“情境化”,为了“放手”而“放手”。应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慢慢总结、改进,做到“抓”“放”结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