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阅读体系

(2023-03-13 15:26:48)
标签:

教育

分类: 荷芳组

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阅读体系         

               ----聆听徐杰老师讲座有感

  景洪市民族中学   王芳兰

 今天,聆听了徐杰老师做的题为《减书面作业,是为了多读书——“双减”背景下的课外阅读》专题讲座,对我们往后的教学颇具指导意义。

讲座中,徐老师提出“减少书面作业,是为了多读书”的呼吁,更是振聋发聩,直击当前语文教学问题核心。提醒我们语文老师语文学科刷题,未必能提分,书读好了,分数会慢慢上来。在引导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开始,由“单篇阅读”到“群文阅读”到“整本书阅读”再到“群书阅读”,引导教师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阅读体系。

那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阅读体系呢?我学习到了以下四种方法。

一是单篇阅读,即一篇篇阅读文章。各类文选、传统语文教材都是针对单篇文章的阅读。此外,阅读新闻和报刊杂志也属于单篇阅读。单篇阅读既可以精读,也可以泛读,可以主要选择少量精读,深入学习和分析其中的语言点和思想内核,其他内容泛读。

单篇阅读的好处在于,可以拓展孩子知识面,同时学习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和语言,但弊端就是无法获得更深入和丰富的信息。

单篇阅读因为不具有连续性,可以在零散时间随时阅读,比如在包里装一本文选,或者利用手机上的新闻APP,坐车等饭等空余时间都可以找一篇文章出来阅读。

二是整本书阅读,即一次阅读一整本书,在内容的层次和深刻性上,整本书阅读具有单篇阅读无法比拟的优势。美国很多学校采用的都是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来教学,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分析这本书中的人物、情节、主题、文学手法等等。整本书阅读强调的是通过深入思考和讨论,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会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整本书的阅读一般采用泛读,每天抽出半小时固定时间来阅读一本书,养成习惯,长期坚持下来,阅读量将会非常可观。

三是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书或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比较阅读时,我们可以选取同时期同类的人进行比较,比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约翰·亚当斯,两人都参与了《独立宣言》的起草,都是美国开国元勋;或有相同经历的朋友,比如凯瑟琳·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格雷厄姆是巴菲特在投资方面的老师,巴菲特曾在格雷厄姆公司做事,学到很多经验;或者来自不同文化的相似故事,如《神话的故事》比较了不同文化的神话故事;还可以比较同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如狄更斯后期的作品对人性的探索更加深刻;或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是中西戏剧史上的并峙双峰,他们诞生于同一历史时期;或者观点相反的书等等。

四是主题阅读,指的是针对某个主题领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文章或书籍的方法。

主题阅读也是美国高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阅读教学法,比如,老师会围绕“二战”的主题选择一系列书和文本材料让学生阅读,其中包括虚构类的二战题材的历史小说、非虚构类的传记、日记、新闻实录,以及一些二战历史研究和评论类的著作。

主题阅读的好处在于,可以在短时期内获得大量同类主题的语言输入,有效加深记忆,同时帮助学生多角度、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同一主题思想,从而获得更综合的阅读理解力。

在科学教育中,科学阅读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忽视了科学阅读将科学阅读融入科学教育之中,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名师好课,如醇香美酒,品之不尽,回味无穷;如春风化雨,润泽课堂,生机萌动。从这里出发,我们再次踏上专业成长的新征程,追光而行,向春而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