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书面作业,是为了多读书》引发的思考
(2023-03-13 15:21:47)
标签:
教育 |
分类: 荷芳组 |
《减书面作业,是为了多读书》引发的思考
2023年2月17日-19日,我参加了“新课标下任务群课堂教学研究与实施研讨会”,这次线上学习活动,内容很多,让我从多方面开阔教学思路,特别是第一堂徐杰老师的讲座《减书面作业,是为了多读书》,让我有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新的思考。
正如徐杰老师说的那样,“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却经常忽略了读书这一环节,以前知道语文应该让学生多读书,但没有清晰的思路应该从哪方面入手?通过这堂讲座,让我更加明确了我今后语文教学的方向。
我是一名乡镇一线教师,学生的学情和城里的孩子不管是见识和阅读不能相提并论,因此我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徐杰老师提循序渐进的深入讲解了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读书的眼光和习惯。
其实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都知道语文并不是刷题就能提分,或者说现阶段多读书就能把语文成绩提高,这也不现实,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多读书,读好书为未来的各门学科奠定基础,包括也能提高语文成绩,那我该如何在抓好成绩和多读书中做一个平衡?因为三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多读书就能让学生成绩立竿见影的,那我能做的就是课内外的阅读联系起来,带着学生多品读,品味文学作品中的字、词、句。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怎样将学生大量阅读经典落到实处呢?应该帮助学生构建“学会选择——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检测评价”的阅读体系,在引领学生每天将经典阅读落到实处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以书籍的选择为前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经典阅读书目。经典书目的内容涉猎文学、科学、历史等范围,有中外名著、绘本、人物传记等内容,分共读书目、选读书目,各个年级上期下期都有不同的经典书目。这样,学生读提供了明确的内容,可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阅读兴趣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經典书籍提前阅读、大量阅读,这就如同引导学生按图索骥找到好书目。
(二) 常态化阅读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经典的兴趣,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想阅读经典。
定期开设导读、阅读分享课程是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兴趣的有效策略 班级导读是引领阅读,阅读分享是阅读收获展示。常态教学中,充分利用每周一节导读课、阅读分享课,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每学生读有所获,促进阅读能力的持续强化与提升。
(三) 以阅读习惯的培养为目标
1、泛读全文提高阅读速度
对要阅读的文章,都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全文,然后回答问题。阅读过程中,同学难免会遇到生词、难句,但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容许查字典,只能根据上下文的关联来猜测生词、难句的含义和意思。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不仅阅读速度加快了,而且根据上下文猜词断句的能力也大大的提高了;
2、快速回答问题
在快速扫读完阅读材料后给出一些“是”或“不是”问题,要求快速回答,以加深对所读文章的印象和理解。这些问题的设置都要浅显易答,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
3、是坚持复述文章内容
复述文章内容就是学生在阅读之后,按照文章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文章内容的。在学生快速阅读完之后,我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复述文章大意,鼓励他们开口。具体来说有以下方式:
4、强化精读训练
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许多同学反应,经过大量快速阅读练习,阅读速度是上去了,但理解能力却提升不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单靠快速阅读是很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语言知识是阅读的物质基础,反复朗读理解是阅读的必经之路。
徐杰老师关于多读书如何做提了好多点,但根据学情先把握这两点,让学生爱上阅读,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需要我探索的还有很多,但徐杰老师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与启发。这让我明白学习将会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