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基础教育初中语文方睿名师工作室荷芳组活动简报(第五期)

标签:
教育 |
分类: 荷芳组 |
云南省基础教育初中语文方睿名师工作室
荷芳组活动简报
(2022年第6期)
汲阅读活水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为进一步加强名师工作室队伍建设,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全体成员的教育教学水平,2022年12月7日荷芳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云南省语文特级教师、云南省首批正高级教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首批“云岭教学名师”周丽蓉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以“生命,在阅读中丰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为主题的线上讲座。

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中有四个是关于阅读的,阅读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讲座开头周老师便提出:学习教学的技巧方法不如领悟教育之道重要,所以这次讲座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阅读教学的理念和方向,而非技巧。
阅读的意义
讲座从阅读的意义谈起,周老师出示了六张今年“世界读书日”的宣传插画,画上的宣传语道出了读书的意义——读书可以让你见识“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读书可以“使人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让我们“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读书可以让我们享受独处的时光,读书让人心胸辽阔,给人冲破困难的力量。周老师总结道:“所以,阅读不是为了应试,考试分数只是阅读的附加值,而不是阅读的目的。阅读可以让我们成长,让我们的生命丰盈起来。”

周老师所说的“我们”,包括语文教师和学生,学习阅读应该从教师自身开始,然后才能教学生阅读。只有当阅读成为老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学生才有可能在老师的影响下让阅读伴随终生。
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语文老师
在学习如何教阅读之前,我们先要清楚自己要成为怎样的语文老师。周老师引用徐志摩的话让我们思考:正如康桥给了徐志摩看世界的眼睛、求知欲和自我意识,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应该给学生带来些什么?
周老师回忆起自己小学时的一位语文老师何老师,这位老师每天给学生读一段小说《欧阳海之歌》,这本书成为了周老师的文学启蒙读物,正是这种朴素的阅读方式让周老师从此爱上了读长篇小说。接着周老师分享了自己学生写下的文字,这些文字让我们看到,语文老师可以带给学生什么影响——把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刻进学生心里,教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人生,让学生的生命因遇见你而变得异常美好……
明师启迪慧心
方老师最后分享了自己的几点感悟。第一,语文教学教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不是一篇篇文章或者一个个单元;第二,语文是和学生的生命成长相关联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第三,新课标里提出的四个核心素养不是各自独立,也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且相互关联的,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紧紧围绕听说读写展开;第四,教学中不应教静态的语文知识,要把静态的知识换化成动态的能力培养过程。
周老师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努力成为‘明师’,而不止是‘名师’。”“明师”能打开学生的慧眼,启发学生的慧心,把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看待,在教育中让学生感受到“善良、有爱、信任、情谊、敬仰、关怀”这些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关系。在今天的讲座中,周老师告诉我们:能和同行、和学生因语文相遇,我们就是有缘人,而教育正是缘分的纽带。我们既然有缘在语文课堂遇见我们的学生,就该努力让学生的生命因遇见我们、遇见语文而丰富、美丽。阅读作为语文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更对学生的生命有着深远的影响。语文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的不是培养他们做阅读理解题的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读书中获得读懂身边的人和事、读懂生命中的爱与美的能力。愿我们的生命因阅读而丰盈的同时,学生的生命也因遇见我们这些“导读者”而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