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2022-12-29 10:44:03)在阅读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本周三我们在线上聆听了周丽蓉老师的讲座《生命,在阅读中丰盈》,周老师非常耐心得分享了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所思所想,给了我很多思考的启迪和收获。下面就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首先是关于有质感的语文课,然我更加清晰了好的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定位。好的语文课最根本的特质就是要让学生有收获:让学生练就一双敏锐的慧眼,一支生花的妙笔;培养人文思维;丰厚人文素养;拓展人文视野;提高考试成绩等等。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感觉各个方面落实的都不是很好。语文的素养和能力的体现,大多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表达和纸质测验来体现,大部分都不是简单的数据指标可以评判和看出来的,所以提升的途径并非功利性的操作就可以实现的,当然,除了机械地记忆之外,当然可以在纸面的测试成绩上拿到相对较好的分数,可那并不是真正的语文能力和素养,那样的方式会让人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厌烦情绪。只是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试图做到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语文的学习过程,感受语文学科的温度,并不仅仅是为了只有短暂价值的分数而已。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很长的时间里保持对阅读的坚持和思考,那么他的生命质量定然会有不同与别人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阅读是我们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不是一朝一夕的课本阅读就能完成的。让我很困惑的点是,阅读能力的提升是需要相对长时间的阅读和主动的思考才能慢慢形成。我一直在尝试的是除了教材的文章之外,能够提供给学生相关类型或相关作者的不同文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办法把握学生的阅读质量。比如今天周老师讲到了“岁末共读史铁生”课例,就让我想到了这学期教读过的《秋天的怀念》,我也给学生打印了另外两篇文章《我与地铁(节选)》和《合欢树》,希望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因为没有单独的阅读时间,也没有反馈环节,就不清楚学生的阅读质量如何。当然,态度认真的同学应该还是能够在“丰厚人文素养”的部分有所提升吧。
我在思考,可能我需要做的改变,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地推进教材内课文的教学,教学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让他们慢慢养成比较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享受自己的阅读过程,而不是依赖于老师家长的要求或者做题的需要,而是发自内心的觉得这样的事,是充实而愉快的。其次,我是想能够有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除了做阅读笔记之外,我想听的他们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但是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确实有点难。同时,如果没有确定的命题讨论的话,就会变成没有条理的没有方向的表达,效果也比较差。或许可以尝试用确定的话题串联起不同的文章,让学生就着确定的主题或问题去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平凡的阅读日常中,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王俨
2022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