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城子·密州出猎》听课札记---迷途漫漫终有一归

(2022-12-21 09:09:15)
分类: 荷叶组
迷途漫漫 终有一归
安宁中学太平学校 郭蕊

骨干教师示范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深知今天又会是收获满满的一天。伴随着学生浑厚有力的朗读声,我走进了周老师的课堂,这节课的内容是《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入简洁明了,从词的题目讲解开始,直奔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我们常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诗使人灵秀,词也一样,越诵越有味道。周老师一开始也就设计了诵读环节,先是学生的个读,读完请同学点评,点评完的同学再次示范,然后播放名家的朗读,配上了背景音乐,最后学生的齐诵,能够感受到学生的朗读在层层推进,气势得以体现。作为语文老师,我最怕范读,总怕自己读不好,所以在朗读指导这块,我深知自己教的不够。周老师的做法给了我很大启发,可以找名家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模仿。

在品读入味环节,周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问题:“品读上下阙,分别读出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给了学生一个句式:          (词句)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是从            (方面)来写的,我读出了                     的词人形象。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我们常常说学生的表达毫无逻辑可言,或者总说学生的作文东一下,西一下。回过头看看,我们总是说表达要得体,却没有教给学生怎样去表达才合理。所以今后,我也尝试这样的方式,同时也是改进自己琐碎语言的毛病。

一开始看到教授内容时,我就在想,一首词怎么上一堂课?想着是不是带学生深挖这首词?当周老师进入到联读入心环节,我恍然大悟,这是一节拓展课,也是一节复习课。将苏轼同题的词,或是同在密州所作,或是被贬时所作,让学生全面立体地体会不同的苏轼。作为初三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是高效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还将学生对苏轼零散的记忆进行了整合。

最后的环节是诵读入情,也是我最期待的环节,想听一听,这些“豪迈、深情、豁达、忧伤”的情感怎么读出来。时间有点紧,很遗憾没能欣赏。可是这样的方式,无疑启示我们可以用于情景化教学,或者我们课前准备的形式可以小组有感情的诵读。

周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语文很美,只是被我们湮没了它的美,被我琐碎的语言打破了语文的美。因此,之后要更多地去挖掘语文的魅力之处,抓好课堂教学重点的同时也将语文的美传递给学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