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听课札记---教育应该时常回望
(2022-12-21 09:03:15)分类: 荷叶组 |
教育应该时常回望
荷叶组 李安娜
那么,所有的疑惑又回归到了核心点,运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还是为了使教学方式看起来更丰富多彩。是否只有真正运用了新媒体技术的语文课堂才是出彩的课?
周老师的示范课,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语文自有它独特的魅力,无需借助外力,只要用心,同样可以引人入胜。
这节课上周老师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教学主题,通过“初读入境、品读入味、连读入心”三个环节的设定,学生在这堂课上即掌握了新词的相关知识,又认识了一个形象更加饱满的苏轼,他可以是《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豪迈的太守,也可以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深情的丈夫,还可以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豁达的知州。
同时新旧知识勾连,进行了基础复习。这样的一堂课是越听越有味道的,也是让人回味无穷,更能带给人启发的优秀示范课。
教学技术的运用是为了使课堂更出彩而非喧宾夺主,这样的一堂课,可以是骨干教师示范课,也可以是家常课,这样的课不仅仅是要出现在课赛与展示中,更应该出现在每一间教室里。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堂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本堂课中对苏轼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和多篇古诗词的勾连,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学生深入阅读理解人物形象的时候就是在培养他的思维能力,最后通过自己的理解诵读诗词则是在进行语言运用、审美创造。
这样一堂课也带给我深深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带给学生的仅仅是试卷上的几个分数吗?教育是需要回望与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