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荷薏组王玮琳

(2022-12-13 23:41:48)
分类: 荷薏组

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荷薏组 王玮琳

 

阅读之于个人

我认为“文学”即“人学”,就是周荣丽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文学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我们的人生是单调的,但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增加生认知的厚度与广度,有同情弱小、扶危济困、追求平等、向往自由、有仁爱之心、正当的道义观等等这些同理心。

比如,阅读《红楼梦》,语文老师都比较喜欢的一部中国古典名著,金陵十二钗的故事总被我们津津乐道;阅读《野草》,鲁迅对于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的野草的赞美,使我们去思考更多的社会隐喻;阅读《简爱》,从一位其貌不扬的女性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女性主义之光......语文老师大都是中文系毕业的,那些年在大学上过的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美学等等课程,早已为我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一份思想基础——阅读,从纸质到生命。

 

阅读之于语文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里说到:“尝谓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阅读之能力。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学生离校而后须阅读各类各体之文,故教材须兼收各类各体之文。学生诵习教材,赖教师之指导,而领会其质与文。第领会教材质与文犹未已也,非最后之目的也。必于教学之际培养起自动性,终臻不待教师指导而自能领会之境,于是可以阅读书籍报刊而悉明其旨矣。此则阅读教学最后之目的也。”

比如,在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我会层层分析苏轼复杂的情感:是无与为乐者的寂寥?是赏月的欣然?是被贬的落寞?还是闲人的闲情?通过从文本解读,到乌台诗案背景,最后到“乐天派”苏轼的介绍,我想呈现的是一个复杂、立体的人,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顺势推荐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我想通过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去思考文学作品里的“人性”。当然周老师总结的“有效的有质感的语文课堂”为我指明一条路,使得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思路更广阔:
1.炼就一双敏锐的慧眼、一支生花的妙笔
2.培养人文思维

3. 丰厚人文素养

4. 拓展人文视野

5. 提高考试成绩

 

阅读之于教育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一门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密切关联的学科语文课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能给学生心智上的帮扶,促使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对世界的一份思考。

在阅读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时,我告诉孩子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于是课间,我让他们去找秋天的落叶,并在叶子上写美句,夹在课本里做成书签,阅读终将是回归生活的。

教育是一场轮回的花事。我们在时光的轨道上分秒不差地相遇、相知、相惜,最终达成这段圆满的缘分。我希望孩子们是充满想象力的,希望他们对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希望他们有梦想。我希望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我希望孩子们学会善待自己,善待别人这就是教育的初心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