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悟语言文字的丰富,传递人间真情的美好——听周老《生命,在阅读中丰盈》有感荷薏组李昂

(2022-12-13 23:22:02)
分类: 荷薏组

感悟语言文字的丰富,传递人间真情的美好

——听周老《生命,在阅读中丰盈》有感

荷薏组   李昂

十多年前,刚进三中时,作为新老师的我,真的是完全的无知与迷茫。只有一个“想当个老师”的热情,但却不知道如何管学生、教学生,不知如何备课、如何解读课文。那时我师父孙露老师常常说,我的课堂重点不突出,什么都想讲,但一节课又不可能什么都讲好讲透。记得后来听过一场周老的讲座,周老讲到,备课时拿到一篇课文,先不要去看教参,先自己读,多读几遍,要去思考这篇课文在这个单元中承担的是什么教学任务,同类型的文章很多,但为什么放在不同单元,而同一个单元,又为什么要用那么几篇文章来传递知识能力情感。我是个特别缺乏全局观念的人,以前备课拿到文章,眼里只看得到“这篇”文章,没想过每篇文章在单元中存在的意义,更没有去想,不同学段文章承担的任务的变化。当时觉得,听到这个话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自己的备课有了方向,但因为自己能力有限,总觉得对文章的解读也还是不够。很多年后,听了更多的课、上了更多的课,周老当时的这句话也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并且更深地刻在了心里。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任务”,她们在单元内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各自都闪闪发光,文章的解读不能全靠教参告诉你要教什么,而更多的是要自己思考和品悟,找到她们独一无二的魅力并传达给学生。

再次听周老的讲座,周老讲到“基本的阅读能力”包括:感悟文字温度、力度、深度;领悟人间之情;洞悉人间之理;获得生活智慧。特别喜欢其中的这几个地方,一个是文字的三个维度(温度、力度、深度),另一个是“人间”之情、“人间”之理。

语言文字承载着丰富的内容,正如讲座里所说“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看到文字的一刹那,我们能感受到文字的温度,再思考我们能体察到作者所写的力度,再品析我们能看到文字背后的深度与广度,层层加深,越读越有味道。也正如周老所说“文字能够——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是一种揭示事物深层含义的功能,是引起一种贴近人性本质的情怀,引发一种潜在心灵深处对美的追求。”真的很幸运,自己是个语文老师,能够在“文字”中去感受如此丰富而美好的世界,并向学生传递这种温暖的美好。而语言文字不是一个空架子,我们不能在文章的表面“飘过”,我们需要的是感受到文字那种对“人间之理”“人间之情”的传达,这也许可以说成另一种“接地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情感如此贴近,所以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品读与传达。与多年前听到的周老的讲座可谓一脉相承,还是那句,文章有其独特的魅力,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感悟,只有感受到了那种魅力并传达给学生,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也看到文字背后的那种丰富与美好。

记得听过周老的一节课,当时周老取的课题叫“问世间情为何物”,看到这个,觉得简直可以说“惊为天人”,文章可以这样解读、可以这样教,难怪学生那么喜欢语文课。这种深挖并提炼的功力我肯定是达不到的。但是,真的一直很仰慕。当然,也想起自己曾经上过的一节《我的母亲》,记得是在听另一位老师讲课的时候,忽然就觉得,这篇文章里除了母爱,这位“母亲”也极其可爱,浑身充满着一种“青春”的魅力。刚好遇到要上教研组的公开课,我就把这篇文章拿来,向学生传达了这个发现,正因这是位青春洋溢的母亲,所以她想给自己的儿子分享看到美好事物的那种快乐,母爱也才体现得那么特别。结果上下来,感觉这课上的比前几届更深入了,学生也更加喜欢。我想,这正是因为看到了文字背后的“人间之情”才能有此解读吧。

反思自己,真的是个读书太少的人。人说,给学生一瓢水,你要有一池水。想想自己,别说“一池”,“一桶”水有没有都还是个问题。但是,我会努力,努力“修炼”自己,逼着自己多读。因为,喜欢文字,喜欢读书多的人,喜欢那种温暖而美好的韵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