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省吾身荷薏组李扬

(2022-12-13 23:20:03)
分类: 荷薏组

三省吾身

荷薏组  李扬

周三下午,一个属于文科生的午后,在这个温暖的冬日,聆听了周丽蓉老师题为《生命在阅读中丰盈——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的专题讲座,深有感悟,进而开始反观自己的课堂及师者身份

周丽蓉老师在讲座中指出:学生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进入课堂的,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应该因为鲜活的生命而灵动,而深刻,而尽显张力。教书生涯十多年,自以为有一些经验,清楚地知道考什么、怎么考,一贯的经验让课堂的生成不停指向分数。“鲜活而灵动”这两个词语今天深深触动了我。为什么会有死气沉沉的课堂?为什么学生认为语文就是用来消遣的科目?为什么语文的存在变得那么可有可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于教书这件事也算是“为人谋”的大事,而且是事关民族复兴大业的事,自己有竭尽心力了吗?与学生的交往中,平等地尊重学生,真正关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了吗?自教书以来有幸遇到像周丽蓉、方睿老师这样的良师指引,但所学自己用心去领会了吗?

对于教书这件事也算是“为人谋”的大事,而且是事关民族复兴大业的事,自己有竭尽心力了吗?

周老说“教育是一场轮回的花事。我们在时光的轨道上分秒不差地相遇、相知、相惜,最终达成这段圆满的缘分。善良、友爱、信任、情谊、敬仰、关怀……都是缘分的纽带。”而我认为最终达成这段圆满的缘分离不开师者的用心之专。周老的《林黛玉进贾府》就是“灵动而鲜活的课堂”,方睿老师的《木兰诗》同样也是“鲜活而灵动”的课堂,这些课堂在学生的心中变得深刻而久远,那是老师用心之专的巧思。常常佩服名师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去尝试,去总结,而平时常常面对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庄家长了一茬又一茬,种下了子,该浇水就浇水,该施肥就施肥,阳光自会普照,换季栽种下一茬……耕耘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留下的似乎只有劳累的怨言,我似乎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拥有鲜活生命的孩子。常常因为工作琐事我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忘记了教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教书是平凡的,而教书也是伟大的。在谋划这件平凡小事的每一节课,都应当竭尽自己的心力,让那些鲜活的生命在语文课绽放生命的光芒。每一节的语文课都是这些鲜活生命成长的摇篮,语文带给学生不仅仅是成绩还有师生生命欢愉的共生。

与学生的交往中,平等地尊重学生,真正关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了吗?教书是一项工作,但是如果这一项工作进入了一个程序化,那么似乎这项工作就少了一些灵动和鲜活。但我们教书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与其说这是一项工作,倒不如说这应该是一门艺术。反观自己的教学,教与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似乎教的主导性更强。以教为出发点,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教给孩子什么样的知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能力的提升,但往往忽略了孩子,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会获得更多的快乐,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增长。正如周老所说,“有效的教学是一张帆,扬起生活之趣,扬起触景之情。”通过语文教学,孩子可以借文字感受温度、力度和深度,领悟人间之情,洞悉人间之理,获得生活的智慧。师生也应该如朋友间一样平等相处,当我们平视课堂,平视每一个生命的时候,才会更多的关注面对鲜活的个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应该带给孩子什么样的一种生命体验。在这样平视的角度之下,也许我们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平等对话,在这样平视的角度之下,师生也许真正的才能够实现教学相长。

良师指引,自己用心去领会了吗?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一场命运的馈赠。10年前遇见师傅方睿以及周丽蓉老师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自己的学习却不够勤奋。谁的每一天都是24小时,忙与闲也许是哪一个更重要吧!每一场讲座结束,每一节课响起下课铃,不应该是结束而是开始……那些令人羡慕的、灵动的、鲜活的课堂都是日积月累努力的呈现。村上春树说:“忙碌跟努力是不一样的,努力是有目标的自觉奋斗,而忙碌则是毫无目的的被人拖着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