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魂牵梦萦
昆三中
张蕊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大雪”节气本是寒冷的,而在温暖如春的昆明,午后的暖阳给冬日带来活力。正如周老的讲座,为我点燃疫霾之下的教学热情。三个多小时的讲座,心灵不断被撞击,择其中感触最深的点与大家分享。
鲜活自己,润物无声
犹记得在市工作室听的第一场讲座就是周老带来的。那时便觉得,聆听周老的讲座,字字玑珠,句句箴言,我既羞愧于个人的浅薄,又深感自己的幸运。聆听周老的话语,促进、激发了我对语文教育的更加热爱。自那时起,要成为学生“言语生命意识的唤醒者、养护者、传递者”,成为“生动可亲,感情充沛,温暖的”语文老师便是我的追求。在周老的这场讲座后,我又有了一些新的追求。
周老鼓励老师们阅读,“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这点我深有感触,参加工作室以后,每个学期师父引领我们读的书都在我的教学中给了我实际的指导,每每在教学中遇到瓶颈,都能在书中寻得出路,譬如黄厚江老师的《从此爱上作文课》,让我在自己的教学短板——写作课上有了新的尝试;肖培东老师的《语文深深浅浅之间》,促我挖掘撬动每篇课文的支点。小伙伴们推荐的书也让我变得辽阔。我在读书中汲取养分,获得解决难题的办法,提高语文专业素养。有了源头活水,自己也才能鲜活起来。
得一良师受益终生,周老分享的她的启蒙老师何老师的故事也让我深受启发,在书本匮乏的那个年代。何老师便能“每周一次活动,每次活动读一小节”的给学生读书,在学生心中埋下阅读的种子,着实令我钦佩。而今的周老成为名师,应该与她遇到的那位“明师”密不可分。而周老也成为了影响学生一生的“明师”。她的学生这样说,“无论如何,我在心中留着一个榜样,从来不低调地和周围人说:‘我就想成为我语文老师那样的人。’”“即使最终不能从事中文,即使最终当不成老师,即使最终回不到你的身旁,那我也敢肯定,自己身上会有点点滴滴梅花的影子。”“一生遇到一个人,生活变得美好异常。”教学生一程,却可以影响学生一生,风过无痕,带来的“清凉”涤荡灵魂,送来的“花香”沁人心脾。
于是,我又有了新的追求——成为鲜活的语文老师,以丰盈的自己,润物无声。
质感课堂,魂牵梦萦
周老说“学生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进入课堂的,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应该因为鲜活的生命而灵动,而深刻,而尽显张力。所以,我努力想奉献给孩子们的,是我对他们鲜活生命体的关爱,是他们在成长中应该获得的,在未来生话中应该具备的一些语文素养”。语文老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主要阵地是在课堂,师父说“教学的对象是鲜活的生命体”,那么,只有有质感的课堂才能浸润鲜活的生命。
有质感的课堂怎样构建,周老给出了我们指导:有质感的语文课堂是“多元、立体、鲜活”的,要在课堂上“练就一双敏锐的慧眼,一支生花的妙笔;培养人文思维;丰厚人文素养;拓展人文视野;提高考试成绩”等。
反观自己近年的教学,因有工作室课题的引领,开始尝试单篇阅读教学和单元整合教学的模式。而22版新课标中语文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的提出,对阅读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语文老师以更高的站位,更广阔的视野来进行阅读教学。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阅读,“通过阅读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命成长的空间”。
周老的学生这样写道:“语文课孕育了我整个浪漫的少年时代,这种浪漫和理想主义无药可救的刻在我身上,并且成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大家怎样在那些物欲横流、蝇营狗苟、陈腐败坏的环境中保持一种奋发而又平和、坚持而又随遇而安、宁孤独不寂寞的生活方式,想必高中的语文潜移默化了我们很多。”我想,能使生命成长的课程,多年后,学生势必会魂牵梦萦。
周老的每次讲座都不会让人空手而归,正如这冬日的暖阳,给予我温暖和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