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西山区粤秀中学 黄丽
上次听周老谈阅读教学,当时写了《情在左,理在右》的心得体会,现在我脑海里还印着两个字“情”与“理”。周老这次题为《生命,在阅读中丰盈》的讲座,丰盈这一词,又刻在我的心底。我们在阅读中丰盈着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教学应该丰盈学生的生命。
可能我们越缺少什么,就越关注什么。丰盈,多么美好的一个词,她让我面带笑意地联想到丰富,充实,丰润,朗润等美好的词;随着教龄的增长,生命本应是逐渐丰盈,却变得越干瘪,越苍白,越迟钝。还好再遇周老,周老在不同时期总会给迷失的我们指明方向。
语文老师,要让自己的生命走向丰盈,应该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无论多么忙,最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是一块不大的“自留地”。
温儒敏建议每个老师都有一份自己的书单,设定在几年内应当读哪些书。要有计划,有整体考虑,让读书有些系统。书单包括三部分,是可以套在一起又彼此交错的三个圆圈。最外围的那个“圈”,是通识的部分,这些书应当是最基本的,凡是上过大学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应当读过的。主要是中外文化经典,是最基本的书。接触中外文化经典,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第二个“圈”,是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者职业相关的部分。拓展专业视野,触类旁通,活跃思维。第三个“圈”,是核心部分。这一部分的书目主要围绕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特别感兴趣,希望有所研究,有发言权的那些专业,应当有比较明确的指向。这是最核心的部分,是专业和职业需要,当然最好不完全就是现炒现卖的书,要有自己保持兴趣的课题或者领域。
我们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还要做一个会阅读的人,会阅读的人总有一颗敏锐的心。读文字,读生活,读学生,都应如此。
语文老师,要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丰盈,还要让学生的生命变得丰盈。语文老师喜欢读书,并带动学生喜欢上读书,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写作。学生在读与思中,涵养性情,丰富精神。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我们除了让学生读教材中的必读书本,还要容许学生读“闲书”,尊重他们的“语文生活”,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初一时,有一个口语交际活动: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有一位学生分享《射雕英雄传》,课后跟我聊金庸小说,第二天又抱着《射雕英雄传》四本书来办公室,留下字条和书,说要借给我看。这也许就是爱阅读喜分享的乐趣吧。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还要有智慧。周老分享自己《红楼梦》教学案例片段,当学生提出阅读疑惑“为什么没有写林黛玉服饰”时,周老善于点拨,让学生一步一步说出来。周老沉得住气,不是老师答不上来,抛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悟出来,让学生展示,而不是自己和盘托出。
教师的智慧又源于自己的功力,周老多次说肖培东老师课堂上都有神来之笔。而这些看似偶然的东西都有充分准备的必然。
自己近期上网课,很多学生都爱在互动窗口发消息,比如,我在上辛弃疾的词时,班上的学生陈琛发消息:辛弃疾儿子辛铁柱,班上的同学就很感兴趣,多个就在问她是真的吗?我又带着学生了解辛弃疾的另一面,除了课本中豪壮的一面。恰好之前读了辛弃疾写有趣生活的词。
但有时学生发的消息,我也不太确定。比如我在上《送东阳马生序》时,说到勤学苦读的人,大家提到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学生李渝洋说匡衡的结局很惨。我顺势夸了学生会去关注人物的整个经历。课后又再去查资料了解这个人,就觉得语文老师要有底气真不容易。
我们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丰盈自己的生命,丰盈学生的生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