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方睿名师工作室个人研修总结(李凡迪)
(2022-08-23 23:31:14)分类: 计划总结 |
2021-2022年方睿名师工作室个人研修总结
华东师范大学昆明实验学校
2021年10月,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方睿老师主持的名师工作室,回顾近一年来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方老师深厚的专业底蕴、热情的工作态度、乐观进取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工作室伙伴们孜孜以求、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反思中沉淀自己、丰富自己。现在就这一年来工作室的学习工作进行总结。
一、重视理论知识,明确前进方向
进入到工作室学习,让我重新回到“学生”的身份,体会学习的快乐。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对语文课堂教学要教什么、怎么教的理论概念一直很模糊。但在跟着方老师和工作室其他同行前辈的学习过程中,我渐渐明白,其实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真正的语文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这一年来我跟随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陆续听取了郑桂华教授关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理解与使用》的讲座、赵玲老师关于《建构教学支架,优化阅读教学——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的专题讲座、何立新老师关于《深入领会课标意旨,准确把握课改指向》的专题讲座等等,扎扎实实地从解读教材、解读课标出发,在教学这条路上为我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丰富的理论学习之中,我深刻地明白了语文学科的教学应该凸显人文性何实用性,我们语文老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也用好语言文字。而老师在这样高质量的教学中,才能收获职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扎根实践学习,提升科研能力
近一年来虽然有疫情影响,时间紧张,但在方睿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完成了很多实践活动:
1.
加入工作室不久,我就跟随工作室一同到昆三中去听了青年老师们的古诗群文阅读课,而这一次的学习经历让我对“如何听课、评课”的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建构上,三位老师用了整合的方式,把作者和诗歌情感作为出发点,将课内外诗歌整合在一起,打破了常规教学的旧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在听课的过程中,工作室的老师们通过分组的方式,采用课堂量化表格来记录课堂情况,进行细致的量化评估和全面客观的课堂评价。在这次听评课的过程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与研究碰撞的美妙,理论的指导背后,要依靠实践的检验。在听评课过后,紧接着我们就展开了小组讨论完善课堂观察量表的活动,老师们根据听课时的反馈,再次对量表做出修改和整理。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学与科研、实践与探索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不断地钻研,才能让自己的语文教学上到新的台阶,才能让学生们见到更广阔的天地。
2.
围绕着“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单元阅读教学”的课题,工作室组织老师们对初中语文部编版八下二单元和四单元以及七下四单元都进行了整合课的观摩研讨活动。在多次的听课和研讨活动中,工作室伙伴们积极表达自己对整合教学的思考,让思想碰撞出火花,一言一语都是对语文教学不懈探索的赤诚。
3.读书会交流研讨
我们的工作室是一个团结合作、乐于学习的团队。工作室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又有名师示范课,学员的研讨课。回首学习过程,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一年来,方老师经常提醒老师们要多看书,多思考,以积淀我们的思想。工作室组织的读书交流会、课例研讨会都能让大家各抒己见、思想碰撞,从中获得提升。
三、收获与感谢
工作室为我们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会,提供了平台。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我们增长了前进的动力,从更大程度上激发了自己的潜力,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工作室的近一年里,名师指点,同行交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我在常规教学上收获颇多。工作室的学术氛围是半年来我感受很深的一个特点。工作室学员各有特色,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探讨,总能感受到伙伴们闪耀智慧的思维火花。
“学然后知不足”,一路走来,工作室伴我走进了一个思想的殿堂,在这里,由衷地感谢方老师和工作室老师们让我对未来教育有了一种不曾有过的期待。而我也日益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和不足,我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工作室新一年的活动中,让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2020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