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积“小者”而成“大者”——工作室年度学习总结(2021.7-2022.7)张蕊

(2022-08-22 16:07:09)
分类: 计划总结

“小者”而成“大者”

——工作室年度学习总结

2021.7-2022.7

昆三中   张蕊

 

这是特殊的一个学年,我从一名孕妇,成为二胎宝妈。因为有了怀孕生子的束缚,所以我更加珍惜每一次面对面的学习和教研。虽然疫情反复,但工作室学员们仍不减线上线下学习的热情。《道德经》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如十月怀胎得一健康宝宝,学习更是日积月累方能有所成就。

一、积累土而成素养高台

如果说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是座高台,那么工作室的学习过程就是修筑素养之台的过程。

台要建得高,地基就要打得深。地基深了,台才有往上加层的可能。自我学习就如夯实地基,自我学习最好的方法便是读书。参加工作室以来,我渐渐养成利用课余时间和两个假期看书的习惯,也从中获益。譬如,徐杰老师的《名师课堂教学细节设计艺术》教我剖析名师课堂的门道;王君老师的《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带我感悟名师成长的历程,黄厚江老师的《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引我探索名师教学的高招。产假期间,将汪曾祺的《人间有味》、梁实秋的《雅舍谈吃》、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欢》等书置于案头,作为促进食欲,调节心绪,丰富生活的良药。保持自我学习,把素养高台的地基打深,将来才能承载其高。

台要筑得阔,框架就得搭得巧。间架结构宽阔了,才能有更大的收容空间。怎样巧搭框架?专家们高屋建瓴,用前沿的理念为我支招。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程翔老师为我们讲授“语文导读法”;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胡彦教授传授我们“互文见义,文类相参”的文本解读方法;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义务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语文新课程推进研究”项目组核心成员何立新老师为我们解析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南京市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徐志伟老师带我们明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诸多问题。还有其他专家之高见,此处不一一列举。语文教学在动态发展中,及时更新理念,把素养之台筑得阔,才能兼容并蓄,“博观”“厚积”而后“约取”“薄发”。

台要砌得稳,台阶就需填得实。台阶结实了,高台就稳固了,登顶之路也便有了。如何填实台阶?名师们循循善诱,以具体的实例为我示范。师父方睿老师传授的是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和复习,如何研究中考试题,把握教学导向;赵玲老师讲授的是怎样用教学支架提升阅读教学;罗浩宇老师提出的是“双减”后,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赵吉惠老师讲解的是怎样更有效地开展“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学到方法,砌实这些语文教学的台阶,拾级而上,必能到达素养高台之巅。

 

二、积跬步而成教研远行

     教研是一次次有目的地,却没有固定路线的远行,想要欣赏到沿途更美的风景,走出最正确的路线,就得认真对待每一步。     

为了更全面地记录课堂情况,从而进行细致的量化评估和全面客观的课堂评价,方便上课教师根据量表记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反思,把握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或优化教学方法,我们决定去往“量表湖”。四个小组,分别沿着四个量表所指的四条路线前行。一个学年,2次集中研讨修改,2次实际听课运用之后调整完善。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收获了群策群力,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美景”。

作为教育活动的“当事人”“实践者”,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有价值的、真实具体的问题,我们去分析问题,在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解决问题,便是课题研究。今年五月,工作室的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开题。我们便正式开启了攀登“课题山”的旅程。师父就是我们这支登山队的领队,以丰富的经验,专业的知识,过硬的技能,为我们指引方向,调动我们的热情,降低遇到风险的可能,处理突发的状况。两个学期,直接涉及课题研究的活动有8次。讨论选题,明确课题相关概念,开题论证,各小组分工设计单元整合教学等等。廖师姐,菲菲师姐,李玲师姐,晏丽师妹,鹏翔师妹,安琪师姐作为登山的先锋队,纷纷献课,以身探路,以便大部队共同开辟最佳登顶路线。

 听课评课是教研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在听课中虚心学习,在评课中碰撞思维。整个学年,工作室的小伙伴献课9次,其他学校的老师们献课9次,内容涉及古诗整合阅读,古诗群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以及与工作室课题相关的单元整合阅读等。置身于“课堂百花园”中,面对或艳丽,或淡雅,或独特,或烂漫的花儿们,听课就是自行欣赏,容易择自己所好,驻足一处。而评课则好比结伴出游,伙伴们相互推荐,不仅拓宽了赏花的角度,还丰富了赏花的路线。师父的总结则如专业的向导,为我们提供最合理最全面的赏花路线以及赏不同的花最专业最适合的视角,让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值得。

三、积暖流而成情谊温泉

 与师父和工作室小伙伴们相处两年,那些周三或线上相逢,或线下相聚的时光让我们日久生情。相伴的点滴,凝聚为一股股暖流,流淌过心田,汇聚成源源不断涌出的情谊温泉。

“家书暖流”抚人心。到2022年6月,工作室的家书接力已经进行到第十七轮,我们在家书中“参与”彼此的生活,分享美食美景,分担烦恼忧愁,共讨教生之术,交流育儿心得等等。此处,择几股“暖流”记之。大师姐的爱人生病,为了不耽误大师姐的工作,悄悄退了很难约到的权威专家号,夫妻间的互相支撑,相濡以沫让人温暖;李玲师姐悉心照顾自幼多病的妹妹,并几番带妹妹就诊,家人间的浓浓亲情与责任令人动容;顾师弟参加第一届学生的聚会,为学生准备了红包盲盒,里面装着他们上学时的照片,师生间的互相惦记,融洽相处叫人感叹;每逢遇上难搞的学生,棘手的工作,伙伴们的分析支招,理解开导使人安心。一封封家书让我们共品生活五味,一行行文字饱含世间温情,抚慰人心。

“蛋糕暖流”暖人胃。工作室建立之初,师父便提出每个月给我们过一次集体生日。作为班长,订蛋糕这项光荣的任务我义不容辞。在与大家的相处过程中,对每个人的了解渐渐加深,于是,我尽量根据大家的喜好和个性来选蛋糕。譬如,大观楼团建,正值赏樱的季节,加之过生日的丁师妹长相甜美,罗师姐文字优美,便选了樱花款蛋糕,唯美浪漫;四月份师父生日,素色的郁金香蛋糕,简约而不简单,才配得上师父内敛高雅之气质;六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有黄丽师姐,潇雨师姐,鹏翔师妹,晏丽师妹,他们都是班主任,个个干练,可谓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加之六月是考试季,于是选了一款航行于蓝色大海之中的帆船的蛋糕,寓意乘风破浪,祝福今年带高三的丁师兄和几位带初三的师姐妹们;七月份过生日的三个小伙伴们今年都有喜事,笑予结婚,姚玲喜得爱女,顾师弟荣升,再加上廖师姐的女儿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唯有选一款“囍”字蛋糕来烘托这喜庆的氛围。今后,我将继续这份“事业”,尽量让我们的生日蛋糕更具内涵。希望这小小心意,微微甜蜜,暖暖肠胃。

    工作室的学习正在进行中,积“小者”方能成“大者”,我将继续累土,筑语文素养之高台,瞰万千气象 ;我会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赴教研远行,览沿途风景;我要珍惜暖流,成为暖流,沉浸于温泉中,享温暖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