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零,出发——2021-2022学年工作室学习总结(晏丽)
(2022-08-21 21:04:30)分类: 计划总结 |
归零,出发
——2021-2022学年工作室学习总结
西山区实验中学
2022年7月16日,我们工作室齐聚桂花酒店参加了一场教学研讨会,有关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研讨。那是学期末结束,暑期开始的第一天。那时距离语文新课标发布正好过去一百天。
什么是语文“学习任务群”?如何在教学中紧扣学习任务群来构建语文课程内容?“过程性评价”有什么要求,对命题有何导向?新课标的发布带来新的教学变革,教学理念和方式都注定有新的面貌。自今年四月份新课标发布后,我不止一次地翻看过,但每一次也都没有看完,没能有什么深入地思考。也参加了几场线上培训,但依然困惑重重。新的课改形势下,我们如何去适应去把握,始终是全新而艰巨的挑战。
这次研讨会上,专家们从理论解读,带我们深入领会课标意旨;也从实例出发,呈现“任务群”导向下的教学实践,给我们提供教学模式,从实处让课改落地。也许这一次研讨还是不能完全解决我们对于新课标的所有疑难问题,但这些指引无疑为我们驱散了一些迷雾,让我们继续前行探索的方向更清楚了些。这正是在工作室学习的意义,即使在教学中始终有新的问题产生,学习让我们始终有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不管是“核心素养”,还是“学习任务群”,这许许多多的语文概念第一次出现在眼前时,我内心总是被茫然与困惑席卷。很庆幸在工作室,总能接触到最新鲜的解读,也总能接受到最经典的启示。在无数次遇到教学困境时都不禁感慨,因为在工作室,有机会让自己更爱思考一些,对教学探索的热情也多一些。
也是在工作室学习的日子里,更强烈地感受到身为语文老师,永远无法一劳永逸。或者说如果内心还希冀成为一名对学生有帮助、能引领学生成长的优秀语文老师,自我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比起自学,工作室的集体学习对我的帮助之大不言而喻。
再将时光倒回,将回忆的思路拉长。回想工作室开始做单元整合教学研究时,我同样是一头雾水,一筹莫展。习惯了单篇精讲,习惯了每一篇文本的吃透与品析,或者说是习惯了一种固有的教学模式,在惰性下抗拒变化。现在要尝试整合,如何整怎样合,首先是观念上的冲击,其次是方式和手段上的犯难。
其实,往前了回顾,早在今年三月,就听过师父执教的一堂课《《亦淡亦浓,“独”有风味》》。师父由《竹里馆》讲起,让学生划分节奏,想象画面,诵读体会。学生对《竹里馆》中诗人“独”坐却不孤独的心境有真切体会后,师父自然迁移到《登幽州台歌》,以学习上一首诗一样的问题:诗人孤不孤独?来触动学生深思。巧妙设计让学生在鉴赏画作的任务中反复诵读和品析诗歌。最后,师父引出一组有“独”字的诗句,引导学生继续去体会同一个“独”字,不同的情思。当时听师父这堂课,我着重感触的是师父如此智慧地引导学生从读一首诗到另一首诗,再到读一类诗,教会学生自读的方法,懂得细致品析,体会诗味。而现在回观这堂课,我意识到师父已经由这堂课向我们呈现了整合教学的一种理念和方式:取同求异,扣住共性,授以方法,迁移提升。
而后是在滇中听丁师妹和其他老师上的古诗整合课,惊叹于精致动人的丁师妹那般大手笔,以一堂《大动荡时代的赤子之心——八上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将四首看似无序迥异的诗歌由时代背景形成了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在群诗诵读中获得了大视野大收获。
工作室里有关整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继续进行,观摩了菲菲师姐和廖师姐八下二单元的整合教学课例,以“梳理思路明逻辑”的主线串联,以有趣的生活情境任务开展,枯燥难懂的事理说明文也有了新气象。然后到我自己和李玲师姐一起思考演讲单元的整合课。这个单元自带活动属性,整合时感觉相对容易一些。我们尝试在一个大的主题情境任务下逐步实现由学习演讲稿到撰写演讲稿的目的,最终开展活动,让学生真实体验演讲的魅力,让活动单元能真的动起来。虽然最终的教学离理想还差很远,但尝试了,才能碰撞出更多思考。
后面又有机会听到安琪师姐和鹏翔师姐的单元整合课,她们非常智慧地在丰富各异的文本中提炼出了文本构思的规律,单元阅读教学与单元阅读写作训练紧密衔接,带给我们新的启发和触动。
师父示范引领,同伴启发引导,自己思考实践,整个工作室凝心聚力去研究和探索,自己便也充满了想不断努力的热情。而我自己也在前行的路途中,脑海中由原本的一团乱麻渐渐有了点线路,循线而走,似乎有了点样子。
这一年,听过的讲座,参与的研讨,观摩的课堂,远不止上面所述,再看菲菲师姐梳理的学习记录表,再次惊讶自己竟然学习了这么多。每一次经历教学改革,每一次遇到教学的瓶颈,每一次感到教学的困顿,总能在工作室的学习中,在和同伴互助的集体中,收获温暖,收获智慧,收获力量。喜欢在工作室,这里总能给我教学的底气和前行的热情。当然在工作室更让我有了一种意识,语文教学如源头活水,常流常新,自己也要永远汲取新的养分,滋润自己的教学园地,让自己的教育生命润泽动人。
所以,无论面对怎样的教学变革,遇到怎样的教学挑战,不害怕颠覆与改变,学会归零,把自己当个新人谦逊地学习;不懂,就学,不好,就努力。有归零的勇气,有归零的意识。随时做好准备,接受新知识的输入,新思想的启迪,采取新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也许,便总能有新的广阔的教学天地。
归零,出发;
一直归零,一直出发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