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手·给予抓手·训练高手(李桢)
(2022-04-26 19:13:16)学会放手·给予抓手·训练高手
——《基于多样态阅读方式的统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及探索》学习心得
李 桢
4月17日下午,有幸聆听了初中语文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何立新老师的题为《基于多样态阅读方式的统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及探索》的精彩讲座。何老师所讲内容详实,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深入浅出,令我受益良多。我对讲座中关于“追求整合价值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印象最深刻,就此来谈一谈我的一点感悟。
何老师提出“用好活动探究单元,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以八年级下册《演讲词》的单元整体设计为例,详细地介绍了这一活动单元的教学思路。因为刚好上完这一单元,就正好将自己的设计和何老师的设计进行对比,正可谓相形见绌,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在何老师的设计中,第一课时,观看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视频片段,模拟演讲,弄清闻一多先生对特务讲,对青年学生讲及各界人士各讲了什么。这一个点是我未曾细想的,虽是一篇演讲稿,但针对在座的不同身份的人,自然会讲不同的内容,会用不同的语气,通过这一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很快能直观地体会到演讲者的感情变化和态度。通过这一篇的精读,带着“讲了什么”“讲给谁听”“为什么要讲”,初步形成对演讲词的认识,利用思维导图或者表格梳理另外三篇演讲稿。通过一篇精读建模,来带出三篇,实现整体把握。这就是给予学生一个“抓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所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四篇虽然也涉及演讲稿的几个核心问题,但终究还是讲得太多,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尝试。
“抓手”与“放手”的意识贯穿何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中。第二课时,回顾一二课时,思考归纳四篇演讲词的共同特点,用思维导图梳理,有一般的文本,归纳出演讲词的特点;
第三课时默读《最后一次讲演》,理清演讲词的脉络层次;更深入解剖文本,之后分组合作,自读梳理三篇文章的脉络。学生可自行总结出演讲词的特点;接着分析语文风格,以表格呈现第一课的例句,通过对用词、句式等细节分析例句中呈现出的感情,分析其语文风格和表达效果。这一环节是“精读”部分的延续,仍旧有“建模”的思路,而更令我醍醐灌顶的是,当我们在教授一类文体的特点时,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一篇带出多篇,归纳概括出一般性规律,再推及到一类,而不是先放出演讲词的特点,再用文本去印证。这也是一种“放手”,训练学生的总结概括和迁移运用的能力。
在第四课时中,学生从四篇演讲词中,选择语言风格上各自最具代表性的片段,进行模拟演讲。四篇讲演词,或慷慨激昂,或准确严禁,或风趣幽默,或庄重典雅。在何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将精读和自读结合。四个课时紧凑有序,任务目标清晰,层层深入一类文本,这样的训练,才能将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出来,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除了活动探究单元,其他单元的整合形式也令我耳目一新。譬如何老师以八下的《诗经》篇目为例,讲解了“课内合理整合,形成整体认知。”通过《关雎》的精读,了解“赋比兴”,这便是给予了学生直观体悟《诗经》“六艺”的一个“抓手”,之后再迁移到《蒹葭》《式微》《子衿》,了解“比”“兴”的不同呈现形式,最后拓展到《采薇》《氓》,了解“风雅颂”。从迁移到拓展,便是一种“放手”,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有可能看到更多精彩的呈现,训练出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高手”。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也思考过以《诗经》作为一个专题,将几首诗串联起来,当学生学习结束后,得到的是关于《诗经》的成体系的整体认识,而非几首诗歌零碎的影子,但在“放手”方面的实践还有待改进。
此外,何老师还提到了“跨单元整合教学”,八下的《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八上的《春望》结合,深入理解“诗圣”杜甫为实现的政治理想而忧国忧民,伟大情怀,读懂杜甫诗歌中的“忧”。这一整合思路打通了单元之间、学段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专题型的有机结合。
另外,还有“综合复习整合教学”的例子“古诗词的常见意象鉴赏复习”也打开了我的复习思路,原来复习课还可以这样——课例将课内《关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卜算子·咏梅》(陆游、毛泽东)放到一起,先提问“三首诗中分别写到了哪些具体事物“分别表现了什么情感”,再提问“所举的事物和所抒发情感之间有什么关联”,由此拓展开,以表格呈现学过常见的事物,如风、月、花、鸟、云、雨……通过整体认知,梳理常见的意象,发现关联性,让学生感性直观地理解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的关系,认识“意象”。这一整合的思路,同样给予了学生一个抓手,从物象到情感的关系的探究,再放手让学生联系所学,整合常见意象,这样的训练比直接给出意象的概念,更为直观有效,值得学习。
何老师的讲座内容给予了我许多新的教学思路,单元整合,可以给予学生一个抓手,学会放手让学生自读整合,高效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多思考,勤学习,敢尝试,常总结,让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