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整本书,整而大有作为

(2017-12-30 22:59:29)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得感悟


西山区实验中学 晏丽

         “整本书阅读”这一概念并不是现在才有之,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就曾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1949年,《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

        可见,“整本书阅读”并非一个新名词,只是当前,它得到了语文教学界的空前重视,随着统编教材使用,这一阅读理念被反复强调。“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考是当前中小学教师绕不过去的重要课题。但在思考如何去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我认为有必要先想想为何要强调“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这一概念被重视是基于现在全民阅读的现状而言,“碎片化阅读”是普遍的阅读状态。所谓“碎片化阅读”指的是以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为主要载体的“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即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随着这种阅读方式“普及率”越来越高。类似“碎片化阅读导致人们缺少思考”、“浅阅读盛行”等话题一再被提及。

        “碎片化”自然不能有大格局,人们思想认识只能是浅层次发展,难有真正的大智慧大眼界。

        而在中学课堂里,这种“碎片式阅读”弊端更为明显:学生缺少对事物的宏观把握,难以形成更具有高度深度的思想;阅读量少,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受限;集中注意力、专注静心的习惯难以养成……

         总之,“碎片化阅读”是全民思想提升的硬伤,更是制约中学生深入扎实学习语文的一大障碍。在此情形下,“整本书阅读”理念重新被重视显得尤为及时尤为必要,良好的“整本书阅读”推广至少能让中学语文教学有这些改善:

1、学生学会持续性地静下心阅读,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也更有恒心毅力。

2、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升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更好地理解字里行间的美妙意味。

3、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观人生观,可以更具高度更具整体性地看待事物。

       所以,“整本书阅读”有着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呢?

       激趣为主,提供阅读原动力。

        读整本书,比起读一篇挑战性大得多,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自己读下去,才是持续阅读的保证。有效有趣的导读课、有思辨性的问题引领、适度合理的奖励方案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教师可以多种尝试多种共用,来推进学生阅读。

        培养习惯,坚持阅读是必须。

        都说“习惯成自然”,阅读更应是自然而然持续的生活状态。要真正培养起学生这样的习惯是不容易的。一开始教师可以利用阅读任务单来督促学生阅读,利用家校配合,由家长签字确认任务完成情况。接着采用适当活动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比如“真假小读者”甄选会,读书交流会,对未读书者适度惩罚,认真阅读者适当奖励。这样,可以很好地向学生渗透坚持阅读的意识,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每日阅读,便会慢慢有自己阅读的习惯。

         方法指导,融会贯通是关键。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一目十行地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至多只能增进一些知识和经验,并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

         可见,只有整本书阅读这么回事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通过整本书阅读使学生有所收获,要知道怎样读更好。教师适当的方法指导,启发学生学会融会贯通是极其必要的。

          教师的方法指导可从这三个阶段出发: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

        读前,教师教会学生处理不同的文本,“文字浅显明白的,不妨少点工夫,看下去就是。文字深微曲折的,就得精细得解说,周到的剖析,达到透彻了解的地步,才歇。”“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教师提供学生这些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方法来实际阅读。

        读中,主要是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教师限定大致的进度,在一个阶段以后进行讨论交流,了解学生阅读进度,也了解学生阅读中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时提示一些方法,给出一些疑问探寻,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有利于下面读得更好更深入。阶段汇报以后,学生根据获得的经验再往后继续阅读。

         读后,开展总结性的读书交流会,可提供一些思考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形成自己的认识,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可从哪些方面去谈阅读体会,让学生对整本书有多方面的阅读体验。交流讨论以后,可以形成文字材料,也可以指导学生再读同类型的作品,提升自读水平,这样不但能把一本书读通读透,更可以学会真正的自我阅读,收获真正的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在当前阶段的提出,极具时代意义,又极为任重道远,教师必须不断琢磨钻研,予以学生合理有效的阅读指导,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读整本书,自主读书,世界面貌全然在眼前,高远哲思浑然在心中,整,而大有作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