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极扶桑,西极若木》后记

(2018-11-04 13:25:59)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6SpM4yzy7oVKAE17A5a

        11月1日万圣节那天,写了一篇推文《小猫妖和她的南瓜灯》(简称《猫妖篇》)。
        说实话,我对万圣节一点都不感兴趣。
        如果不是朋友圈被“不给糖就捣蛋”刷屏,我就不会想着去百度有关万圣节的资料了。
        本来只是想知道万圣节为什么要吃糖,但后来看着看着就发现关于万圣节的传说很有意思,于是就有了想去写万圣节推文的念头。
        写故事大纲是在万圣节前一晚,真正动笔开始写的时候,是在万圣节当天。
        那天学校恰好举办校运会,我就是在那嘈杂的各种声音中写完那篇推文的。
        说实话,我个人比较喜欢安静的写作环境。因为它留给我的思考空间很大,而且写的时候也是一气呵成。
        断断续续的创作,容易忽略很多细节。
        那天的推文配图是鹿臻提供的,坦白说,那篇文章一部分灵感就取自这组图片。
        与其说是图片配文章,倒不如说是我在给这组图片配文字。
        谢谢鹿臻的帮助,才得以有了这篇文章。
        ……
        即便最后收尾了,但我总觉得故事还是没有完。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续篇《东极扶桑,西极若木》(简称《扶桑篇》)。
        其实最初只是想给那个调酒师取个好听的名字,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我写着写着就由“扶桑”联想到了“东极扶桑,西极若木”,于是也就有了后来的扶桑和阿若的前世说。
        我想,一定意义上来说,《扶桑篇》是填补漏洞的存在,但也是对其前篇内容的丰富,纵然它依旧不够完美。
        最开始花妖的存在,是扶桑从除妖师变为调酒师的一个契机。契机这东西,不能出现地太过突兀,但也不能出现地太过刻意。
        就让这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
        于是,就这样,扶桑遇见了阿若。
        他从阿若的身上,看到了花妖的影子。我想,对于很多人而言,一些情感的触动,往往会在干净的灵魂上展现。
         这个情节设计可能与我自己的喜好有关吧
         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虽然很多时候我都会残忍地把这份美好打碎。
        扶桑的师妹说,除妖师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情”字。
        偏偏扶桑从遇到花妖的那一刻起,便有了悲悯之情,所以也注定他当不了一个合格的除妖师。
        在人间当了调酒师后,他看到了更多的人世悲欢。
        以至于他有了更多的感情。
        虽然说他对阿若最初的情感可能只是普通的恻隐之情,但对于一个初次懂得情感的人来说,他们会全身心地对那个人好。
        一如在沙漠里迷了路的人看到水源一般,一如长期生活在地下室里的人看到阳光一般。水是他们的希望,阳光是他们的希望。而情感,就是扶桑心跳动时的温暖。
        扶桑的师妹最后问扶桑,你喜欢她对吗?扶桑的回答是“是”。但在文中我并没有写太多他与阿若相处时的生活细节。
        因为我觉得有些话点到而止就好了。至于扶桑是真的喜欢阿若,还是误把“恻隐之情”当做“喜欢”,都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如果这份情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那就让它一直这么错下去吧。
        在魔宫上万年的蹉跎岁月,因为有了这份“喜欢”,就尚且有一个人可以想念,还有那么一段美好的过往值得去回忆。如果连这份“喜欢”都是假的,是荒谬的妄想,那么此后的岁月,该如何度过啊!
        所以我不忍心破坏掉这份美好的“喜欢”,也不忍心把故事写的太彻底。
        故事以一个人的视角去讲太过单薄,单薄到像一张轻飘飘的白纸。
        看不到人物的形象,也看不到故事的框架。在看的整个过程中,就像喝了一杯白开水一样,什么都没有留下。
        为了写好一个完整的故事,我把魔宫宫主无殇也拉了进去。
        她只是一个旁观者,但正是因为她旁观者的身份,一些故事无法点出的主题才能不着痕迹地显露出来。
        我最喜欢她的一段话就是,我不急着要答案,你也别急着回答,等过上个上万年,你再来回答我这个问题吧。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想不通的问题,总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里想通的。
        这就是时间的宽恕,也是时间的残忍。
        “东极扶桑,西极若木。我们终究还是再无可能了”,这应该就是他们之间最后的结局了。
        小猫妖依旧在等着她要等的那个人。而她要等的那个人,却再也没有办法回来了。
        我以为故事到这里也该结束了。
        但事实是,故事并没有结束。
        《扶桑篇》的配乐我选取是黄阅的《萤火》,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用了一千年来看破。
         魔宫一个又一个上万年的光阴,无殇最后看破了吗?如果没有看破,又怎会对扶桑说出那番话来?如果看破了,为什么却在离开时又回头看了一眼扶桑?。  
        是哒,你们也该猜到了,我还将会再写一篇续文,是有关无殇的。
        我一般一个故事总会分成好几个小故事来讲,可能是因为我写完后总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去读它,在有漏洞的地方,经常会脑洞大开,衍生出一篇续文来。
        作为一个写手,我明知漏洞是永远也填补不完的,但还是喜欢这么做。
        故事里的人在用一个又一个万年来看破,而我,也是在透过故事,不断地看破自己。
        故事永远不会结束,而现实中的我们,同他们一样。看破着,却又执着着。在不断地看破和执着中,努力寻找着平衡点。
        扶桑说,我们之间隔着光,但我还是可以依稀猜到,她是在透过我,去看曾经的自己。
        而我,也是在一个又一个故事里,去看曾经的自己。
       

                          ——2018年11月4日木子君卿于长沙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