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组做的是有关重阳节的节日专题报道,作为出镜记者,我觉得自己的声音就先把整个新闻采访给毁了。
这是个硬伤,我觉得自己以后乖乖做个前期策划就好了。
本来想着拍点灰埠社区老年服务中心重阳节那天举办活动的视频,但没想到因为天气不好,这个想法泡汤了。
后来我们想办法设计了几个问题,既能还原重阳节那天的情况,也能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关爱老人!
在采访过程中,不免遇到一些麻烦事,比如说有的人不愿意接受采访,又或者用长沙方言的回答我的问题,我听不懂,只能猜,然后又把猜到的那个答案重复一遍,确保无误。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在采访他们,而是在谈心。
来长沙的这一年多里,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菜市场,最熟悉的就是那些卖菜的摊贩。
视频最后那几个青年人的采访,都是在菜市场完成的。
我们最开始是同他们套近乎,先买他们的菜,一边挑菜一边同他们聊天。付完钱之后,我们才开始说采访的意图,经过同意,我们成功地采访到了他们。
有时候我觉得与人交流就是一件推心置腹的事情,采访也不例外。
不欺骗,不隐瞒,也不刻意煽情取的他们信任,更不能在他们面前露出悲悯的表情,或者一些施舍他们的举动。
因为这一切都是对他们的不尊重,让他们误以为我们是在可怜Ta。
……
在我们采访的这些老人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身着中山装的老爷爷。
他说的一口的长沙话,因为听不懂,我反复地说自己猜到的答案,向他确认。但他每次都是否定。
后面实在采访不下去了,我扭头问我们小组的组员,你们谁来采访一下,我听不懂。
曹向萍说,别采访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老爷爷是一个人住,重阳节那天儿女并没有来看望他,平日里也不会经常回家。
那个老人常常饥一顿饱一顿的,有钱就吃,没钱就凑活着。他的儿女已经很久都没有给他生活费了。
我突然想到自己在猜答案的时候,脱口而出“补助金”这三个字时,一旁坐着的那个阿姨欲言又止的表情是为什么了。
后来在剪辑的时候后期并没有把这段剪进去,我觉得挺可惜的。
虽然我讨厌用煽情的方式来吸引受众的眼球,但这种情况真的是让我难以置信,这世上还真有这种事,竟然就发生在自己身边。
之前的那几位老人都挺幸福的,虽然其中一部分人不富裕,但儿女却总会时时挂念着他们,重阳节那天回不来的,会给他们打电话,特意问候一下。
后面采访的那些青年人,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生意,但重阳节那天晚上回家后,他们会亲手给家里的老人做一桌丰盛的晚餐。
即便有的只是普通的家常便饭,老人也很高兴。我想,他们需要的并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孝顺,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孝顺。
还有一个当清洁工的爷爷,他和他的老伴住在一起,儿女与他们两口子分开住。
那个爷爷告诉我说,他孩子让他两口子搬过去和他们一起住,但他觉得楼层太高,上不去,索性就一直住在老房子那里。
儿女虽然忙,但还是会抽时间回去看望他们。重阳节那天晚上,他的儿女去他们的住处给他们两口子做了一顿晚餐。
我问他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当清洁工,他说为了赚钱。
后面我没敢再问下去了。
我想,与其说这是一次采访,倒不如说这是一次实地考察。
我们看到了很多以前不曾看见过的场面,也听到了很多以前不曾听过的故事。
我觉得自己的世界开始变得宽广起来了。
老师后来在点评的时候说,我们小组做的这个专题不适合电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