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large/006SpM4yzy7iYcpKaev4b
清平乐-蒋桂战争
毛泽东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二十世纪的中国就像一个破烂不堪的房子,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帝制,似乎并没有对它产生任何影响。最多只是给房子换了一扇门,仅此而已,而房内依旧漏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本质依旧顽固地存在着。
更可悲的是,北洋军阀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并分裂成了皖、奉、直三个派系。三个派系的领导人似乎都毫不掩饰他们想要复辟的意图。
但毕竟一山容不得二虎,他们又开始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战争,争夺对中国最终的统治权。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统治权这一问题上,因为帝国主义的介入,中国想要实现民族独立都很难,更何况是民主呢!
连年的混战,让许多百姓家破人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时间怨声载道。古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军阀混战从一开始便已经注定了最终以惨败而收尾的结局。他们的美梦到头来不过是一场黄粱美梦罢了。
而在此之前,毛泽东就已经料到了会有这样的事发生。1928年10月,毛泽东就曾指出:“国民党新军阀蒋桂冯阎四派,在北京天津没有打下以前,有一个对张作霖的临时团结。北京天津打下之后,这个团结立即解散,变为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蒋桂两派日在酝酿战争之中。”他不仅料事如神,而且对当时的政治形态和革命态势也分析的十分准确到位。
军阀忙于争权夺利,自顾不暇,自然也放松了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于是红军第三次入闽攻占上杭,闽西革命根据地数百里区域近百万人民获得了解放。在根据地各地相继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革命力量也因此而得以发展和强大起来。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大抵就是如此吧。
随后,根据具体国情,也相继开展了土地革命。
土地和人民或许就是这个破烂的房子的地基吧。有了稳定的地基,改建或重建这个房子也就容易多了。
是的,这个房子实在是太破旧了,的确该改建和重新装修一番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修剪树的师傅在刚开始修剪树时,一剪刀下去树枝和树干都快要接近于底部了。有的人觉得可惜,就说,都长这么大了,剪了怪可惜的,留下吧。
可是几年之后,你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了。
一剪刀下去剪得特别狠的那棵树,树的主干底部很粗,周围也没有多余的树枝,看起来很美观,很大方。相反,舍不得剪掉部分无用的树枝的书,长的就像杂草丛一样。这个树干从这里冒出一条枝来,那个树干又从另一个地方冒出一条枝来。它没有主干,只有一些长得纤细且没有任何用处的枝条,远远望去,实在是太煞风景了。
之所以讲这个故事,其实和之前讲的破旧的房子一样,我们要去发现国家发生内乱的真正原因,我们要去探寻中国能够真正得以独立的方法。而不是去做一些不痛不痒或者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做的一些违背天理的事。
而毛泽东此刻正在做的,就是狠心剪去从主干周围冒出来的那些碍眼的枝条。先清理掉这些麻烦,在清理的同时,也在修剪着主干,让这棵树在未来可以长得端正一点。
从一开始就铺好了路,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没有可能不成功。即便军阀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无法可以与之对抗。
重建房子也好,修剪树干也好,它的初衷一直都是对的。
……
(未完待续)
http://s1/large/006SpM4yzy7iYcQWqNK64
这是毛概课前的演讲,演讲稿准备的很是仓促,许多都是百度之后又自己加工的。我一向不擅长这类分析历史背景的文章,所以写的断断续续,中途还又重新写了一遍。但临上课前都没有写完,因为我实在是写不出来了。
我也没有想到,我竟然会是第二个上台演讲的。
又是演讲,然而我却没有了最初那种演讲的热情了。我也不愿意再多讲些别的了东西了,只觉得即便讲的再多,也只是徒劳。
好像少了一些东西,却又说不清楚,到底少了什么。或许少了以前思修课上与同学们分享的那种喜悦了吧。
我甚至连收尾都不愿再添了,到最后我只是说,抱歉,因为弄丢了底稿,中途还改了一次,时间仓促,还没来得及写完,你们就将就着听一下。
其实我知道,这类文章很少会有人去听。所以,我也没有奢望有人去听。
末了,我又说了一句,你们可以去看《种树郭橐驼传》,这篇古文写的很好。
因为我演讲稿的灵感就来自于这篇古文。
我并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只知道,有些想法,或许只有自己清楚,给别人讲,无异于对牛弹琴。或者说,知己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