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竞赛是中考升学买了保险
(2021-09-06 23:19:23)分类: 中考高考 |
2021年的中考结果,直到一个月后的建军节,才向学生个人,公布成绩和录取结果。不出所料,针对2020年中考,在各种偶然因素聚焦后,导致的不确定性高涨,考试院作出了新的流程设计,有效降低了2021年的不确定性。并不是说,2021年的不确定性消化了,它还在!而是结果的漂移,变小了,滑档之类的机率,大大降低了。虽然仍然有盲盒,但不至于太离谱。
具体表现在:
第1)虽然2021年的文科比例大为增加,(意味着主观分值,大大增加),但是中考改卷标准,(总是在封闭改卷的过程中,临时决定,并多次修改,所以中考成绩的不确定性特别大),导致的成绩不确定性,反而下降了。2020年的中考成绩,较平时正常成绩参照的漂移,多达正负60分之巨!(原因可能与当时抗疫的加分案例,瞬时大大增加了,有点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2020年是中考改革的第一年),而2021年的中考成绩,回到了以往的,比较正常的,正负30分漂移空间。这样由平时的成绩,作为中考志愿的参考,才有操作上的现实意义。
第2)增加了每40分的安全档。更重要的是,安全档体现出真正的保护线的意义,而不是2020年的“各校当时进场+第一志愿优先”;允许同一档的考试,先在同一档内的志愿,全部录取完毕,再轮到下一档,(这是本人的理解),这样就真正保证了,相对高一档的考生的利益。不至于出现2020年时,哪怕差一分不及省实华附线,也会一直滑档到三四线的高中的情况。
另外一些现象,是各校针对2020年中考的出人意料,在次年,纷纷采取的保护性措施;以及考生和家长,因应2020年,挺可怕的不确定性,在报考志愿时,出现的保护性的保守倾向。
1)无论是省实还是华附,或者其他学校,中考签约的数量,大大压缩。省实南山的签约,大约只有前一年的二分之一以下,华附的情况大同小异。除了要求有竞赛成绩,——>>考虑到五大奥赛,初中只剩下信息竞赛,所以,意味着如果不是信息生,就需要在高中竞赛中,拿到成绩了!——>>对于学科综合成绩的要求,也大大提升了。后面这条,有利于综合派的主张立场。
2)一些高中体系未成配套的学校,典型如广附,可以说是紧急扩充了,若干高中可以操作“包捞”的二三线高中。去年由于此体系未成型,特别是一些较单薄的“大校集团”,所提供的签约,简直成为害人精!因为这类签约,其实潜台词是“阁下如果达到咱校的录取分数线,一定录取你!”(废话!),而交换条件,却是“你不要报其他学校”。以至于,在去年暴增的不确定性影响下,一些本来不错的(因此获得签约)同学,因为滑档,既有从名校滑成三四线高中的“鸡头”,也有二线牛娃,干脆没广中的高中读,一直滑档跑到郊远外市的民校,上任鸡头!
即便以广附来说,去年的大奥班结果,在新政暴涨的不确定性袭击下,简直是出奇不意的灾难!据说多达一半的大奥生,不能回到广附。激进一点的传闻,甚至说是三分之二!(或有过实之处)。但是其实,广附去年的大奥班的教学成绩,是相当优秀的,甚至是历年最优秀的一届。只不过广附为了留着自已牛娃,有意无意地,不让他们“过多准备中考”。这样牛娃想考到外头牛校,就困难多了,自已掐尖就容易了。腾出来的时间,用到高中课程的学习,即所谓2+4的安排,而且是大大扩展到基本上整个大奥。正常情况下,或者以往经验中,都没有问题,能捞回来。但是去年情势出乎意料,几乎等价于教学事故。
虽然内情只限于坊间传闻,但是2020中考,盲盒的规模,确实有点让所有人恐怖!所以2021年的中考志愿,无论是中介咨询的权威,还是家长自已心里的打鼓,绝大多数,都会下意识地,强化以往的经验:如果预测成绩是100%,就降低一档,报90%的志愿。去年太可怕了!那么今年2021加码,以80%的低姿态去报,——>>当这种取向成为最广泛的偏好时,博弈角度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未来?在2021年揭盅前,谁也不知道!我只是给一位苏元女同学的大胆冲刺提醒了:很有可能,2021年没有多少人敢报华附和省实,而向其他咨询的家长,回应这样的选项。结果……,居然猜中了。但是,套用古希腊的谚语:“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明年2022的中考,恐怕华附和省实的末位录取分,不会再像2021年,那么友好了。
虽然华附和省实,今年的中考末位分,变成一线八所中的压阵!但是核心的生源,却不是经中考成绩录取,虽然也要中考,但主要是经(竞赛成绩+平时综合)的反复考量。而且信心足的综合型同学,报考省实和华附,不会因为“中考不确定性而动摇”,———>>其实那是有点盲目的,因为所谓不确定性,就是不以人的实际水平和意志为转移;——>>恰逢2021不确定性下降之后,该上牛校的,还是录进了牛校。所以,2021年的中考,对于一线各校主体的生源来说,没有明显的改变。而对于执信广雅等,本来是“第一备胎”的次优牛校,生源甚至有所提高了。
2021年,三四线公立高中,也有自主招生。重点似乎是“名分为重”,只要是日常经验中,高了一个等级的学校的报考生,基本上是无任欢迎。比如华附南山和学生,如果报广雅执信二中,基本上是稍考即过,加考的内容主要是奥数之类。当然是一考必过,因为难度上的优势是明摆着的。大同小异的,执信广雅的学生如果下嫁七中真光,至少可以换来拍胸脯的口头担保。而若反过来,从“日常观感低一等级”的学校,向上一档学校考;比如想考华附奥班?大仙?南山?很有可能,连考试的机会也没有。除非……,你有一纸“竞赛成绩的证明”。信息竞赛的奖项算是最好拿了,毕竟初中只有信息这一门正式竞赛了,但是省一省二,全省获奖的数量摆在那里,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那是谈何容易?这样,就突显了,“扔开主科搞信息”的高度风险了。
幸而,本人一向主张的是“竞赛带动综合”,天然回避了此风险。从我教同学们学信息的第一天开始,就反对任何人“扔掉初中学科,全心全意搞信息竞赛”。这是众所周知的立场,为此已经不止一次与(特别是二中)家长,发现强烈的争论。即便是现在已经拿到了清北券的同学,也是按照“细水长流,学科平衡”的原则,在保证他们的学科“基本OK”的前提下,才把剩余精力搞信息。
用我阅读林汉达写的《东周列国故事》中,范睢描述秦国“远交近攻”战略的话来说:“当你的信息学习是细水长流(远交近攻,不追霸字虚名),保持着学科与竞赛平衡(经营内政,余力才攻打三晋与楚);那么,学科成绩你不会失去什么(综合实力保持着稳定),而竞赛成绩无论有多少,都是利益;打下一尺算一尺,打下一寸算一寸!(秦国步步东扩)。即便两手空空,尺寸无得;(秦国也经常打败仗);至少可以锻炼了自已的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锻炼了秦国的军队,越来越精锐)”。这个道理,如果家长和同学不是太功利,并不会太难明白。
由此总结下来,信息竞赛与中考升学的关系,大体上相当于我们日常的“商业买保险”,或者说“对冲风险”!买保险是为了避免大数偶然的悲剧,“得到保险赔偿”是谁都不愿意面对的坏事;但是在不幸已经发生后,“得到保险的赔偿”又是不幸中的大幸!这就是保险的意义。家长和同学,不能指望“光是搞信息竞赛,就能上好高中,甚至……冲清北!”,——>>那样太危险。如同这个世界上,如果有谁是抱着“买人寿保险发大财”鸡血理想的话,他不是傻瓜,就是想骗保!而当你基本上努力了自已初中的学习,信息竞赛,就是因应“初中拉不开差距,初中升学的不确定性”,为你提供的“额外保险”。因此,只要综合和信息的关系处理得当,竞赛拉动综合的总体效益,会大大超过“单纯的专业竞赛 or 单纯的中考学科”,而且胜得有点“平淡无奇”。
信息竞赛学习群:217241975;探索“竞赛带动综合"?
具体表现在:
第1)虽然2021年的文科比例大为增加,(意味着主观分值,大大增加),但是中考改卷标准,(总是在封闭改卷的过程中,临时决定,并多次修改,所以中考成绩的不确定性特别大),导致的成绩不确定性,反而下降了。2020年的中考成绩,较平时正常成绩参照的漂移,多达正负60分之巨!(原因可能与当时抗疫的加分案例,瞬时大大增加了,有点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2020年是中考改革的第一年),而2021年的中考成绩,回到了以往的,比较正常的,正负30分漂移空间。这样由平时的成绩,作为中考志愿的参考,才有操作上的现实意义。
第2)增加了每40分的安全档。更重要的是,安全档体现出真正的保护线的意义,而不是2020年的“各校当时进场+第一志愿优先”;允许同一档的考试,先在同一档内的志愿,全部录取完毕,再轮到下一档,(这是本人的理解),这样就真正保证了,相对高一档的考生的利益。不至于出现2020年时,哪怕差一分不及省实华附线,也会一直滑档到三四线的高中的情况。
另外一些现象,是各校针对2020年中考的出人意料,在次年,纷纷采取的保护性措施;以及考生和家长,因应2020年,挺可怕的不确定性,在报考志愿时,出现的保护性的保守倾向。
1)无论是省实还是华附,或者其他学校,中考签约的数量,大大压缩。省实南山的签约,大约只有前一年的二分之一以下,华附的情况大同小异。除了要求有竞赛成绩,——>>考虑到五大奥赛,初中只剩下信息竞赛,所以,意味着如果不是信息生,就需要在高中竞赛中,拿到成绩了!——>>对于学科综合成绩的要求,也大大提升了。后面这条,有利于综合派的主张立场。
2)一些高中体系未成配套的学校,典型如广附,可以说是紧急扩充了,若干高中可以操作“包捞”的二三线高中。去年由于此体系未成型,特别是一些较单薄的“大校集团”,所提供的签约,简直成为害人精!因为这类签约,其实潜台词是“阁下如果达到咱校的录取分数线,一定录取你!”(废话!),而交换条件,却是“你不要报其他学校”。以至于,在去年暴增的不确定性影响下,一些本来不错的(因此获得签约)同学,因为滑档,既有从名校滑成三四线高中的“鸡头”,也有二线牛娃,干脆没广中的高中读,一直滑档跑到郊远外市的民校,上任鸡头!
即便以广附来说,去年的大奥班结果,在新政暴涨的不确定性袭击下,简直是出奇不意的灾难!据说多达一半的大奥生,不能回到广附。激进一点的传闻,甚至说是三分之二!(或有过实之处)。但是其实,广附去年的大奥班的教学成绩,是相当优秀的,甚至是历年最优秀的一届。只不过广附为了留着自已牛娃,有意无意地,不让他们“过多准备中考”。这样牛娃想考到外头牛校,就困难多了,自已掐尖就容易了。腾出来的时间,用到高中课程的学习,即所谓2+4的安排,而且是大大扩展到基本上整个大奥。正常情况下,或者以往经验中,都没有问题,能捞回来。但是去年情势出乎意料,几乎等价于教学事故。
虽然内情只限于坊间传闻,但是2020中考,盲盒的规模,确实有点让所有人恐怖!所以2021年的中考志愿,无论是中介咨询的权威,还是家长自已心里的打鼓,绝大多数,都会下意识地,强化以往的经验:如果预测成绩是100%,就降低一档,报90%的志愿。去年太可怕了!那么今年2021加码,以80%的低姿态去报,——>>当这种取向成为最广泛的偏好时,博弈角度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未来?在2021年揭盅前,谁也不知道!我只是给一位苏元女同学的大胆冲刺提醒了:很有可能,2021年没有多少人敢报华附和省实,而向其他咨询的家长,回应这样的选项。结果……,居然猜中了。但是,套用古希腊的谚语:“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明年2022的中考,恐怕华附和省实的末位录取分,不会再像2021年,那么友好了。
虽然华附和省实,今年的中考末位分,变成一线八所中的压阵!但是核心的生源,却不是经中考成绩录取,虽然也要中考,但主要是经(竞赛成绩+平时综合)的反复考量。而且信心足的综合型同学,报考省实和华附,不会因为“中考不确定性而动摇”,———>>其实那是有点盲目的,因为所谓不确定性,就是不以人的实际水平和意志为转移;——>>恰逢2021不确定性下降之后,该上牛校的,还是录进了牛校。所以,2021年的中考,对于一线各校主体的生源来说,没有明显的改变。而对于执信广雅等,本来是“第一备胎”的次优牛校,生源甚至有所提高了。
2021年,三四线公立高中,也有自主招生。重点似乎是“名分为重”,只要是日常经验中,高了一个等级的学校的报考生,基本上是无任欢迎。比如华附南山和学生,如果报广雅执信二中,基本上是稍考即过,加考的内容主要是奥数之类。当然是一考必过,因为难度上的优势是明摆着的。大同小异的,执信广雅的学生如果下嫁七中真光,至少可以换来拍胸脯的口头担保。而若反过来,从“日常观感低一等级”的学校,向上一档学校考;比如想考华附奥班?大仙?南山?很有可能,连考试的机会也没有。除非……,你有一纸“竞赛成绩的证明”。信息竞赛的奖项算是最好拿了,毕竟初中只有信息这一门正式竞赛了,但是省一省二,全省获奖的数量摆在那里,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那是谈何容易?这样,就突显了,“扔开主科搞信息”的高度风险了。
幸而,本人一向主张的是“竞赛带动综合”,天然回避了此风险。从我教同学们学信息的第一天开始,就反对任何人“扔掉初中学科,全心全意搞信息竞赛”。这是众所周知的立场,为此已经不止一次与(特别是二中)家长,发现强烈的争论。即便是现在已经拿到了清北券的同学,也是按照“细水长流,学科平衡”的原则,在保证他们的学科“基本OK”的前提下,才把剩余精力搞信息。
用我阅读林汉达写的《东周列国故事》中,范睢描述秦国“远交近攻”战略的话来说:“当你的信息学习是细水长流(远交近攻,不追霸字虚名),保持着学科与竞赛平衡(经营内政,余力才攻打三晋与楚);那么,学科成绩你不会失去什么(综合实力保持着稳定),而竞赛成绩无论有多少,都是利益;打下一尺算一尺,打下一寸算一寸!(秦国步步东扩)。即便两手空空,尺寸无得;(秦国也经常打败仗);至少可以锻炼了自已的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锻炼了秦国的军队,越来越精锐)”。这个道理,如果家长和同学不是太功利,并不会太难明白。
由此总结下来,信息竞赛与中考升学的关系,大体上相当于我们日常的“商业买保险”,或者说“对冲风险”!买保险是为了避免大数偶然的悲剧,“得到保险赔偿”是谁都不愿意面对的坏事;但是在不幸已经发生后,“得到保险的赔偿”又是不幸中的大幸!这就是保险的意义。家长和同学,不能指望“光是搞信息竞赛,就能上好高中,甚至……冲清北!”,——>>那样太危险。如同这个世界上,如果有谁是抱着“买人寿保险发大财”鸡血理想的话,他不是傻瓜,就是想骗保!而当你基本上努力了自已初中的学习,信息竞赛,就是因应“初中拉不开差距,初中升学的不确定性”,为你提供的“额外保险”。因此,只要综合和信息的关系处理得当,竞赛拉动综合的总体效益,会大大超过“单纯的专业竞赛 or 单纯的中考学科”,而且胜得有点“平淡无奇”。
信息竞赛学习群:217241975;探索“竞赛带动综合"?
前一篇:信息竞赛是小升初的利器
后一篇:竞赛生仍然主导着高考清北